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万邦医药(301520.SZ),给予“买入”评级 [3][5][18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万邦医药是国内较早提供药物研发服务的CRO企业,具备药学和临床研究全流程服务能力,项目经验丰富、订单储备充足,持续深化技术平台并拓展盈利模式,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26/1.66/2.11亿元,EPS为1.89/2.49/3.17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3.1/17.6/13.8倍,估值合理,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5][18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万邦医药:立足临床业务,致力打造医疗健康CRO平台 - 公司发展历程:2006年成立,专注BE研究服务,逐步拓展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现场管理等业务,2023年上市创业板并增加自主立项项目 [38] - 服务分类:分为药学研究服务和临床研究服务,药学研究针对仿制药开发和一致性评价,临床研究提供BE研究等服务,还开展自主研发成果转让业务 [38] - 股权结构:股权清晰,有2个员工持股平台,陶春蕾和许新珞母子为实际控制人,合计直接持有公司54.23%股份 [40] - 高管与员工:高管经验丰富,员工数量稳健增长,2022年员工327人,技术人员占比87.16% [43] - 盈利能力与客户拓展:2019 - 2023年总营收持续增长,2023年达3.4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98亿元;毛利率维持约50%,研发费用率逐年提升;老客户粘性强,新客户开发迅速,2023年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28.92% [45][46][49] 仿制药CRO行业高景气发展,上市企业各具特色 - 政策端:2016年起出台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及带量采购政策,2017年实施MAH制度,为行业带来新需求和动力 [92] - 需求端:人口老龄化加剧药品需求,全球多款大单品面临专利悬崖,制药企业倾向外包研发,CRO重要性凸显 [92] - 供给端:已上市仿制药CRO企业有阳光诺和、百诚医药与万邦医药,行业竞争格局较好;万邦医药以BE试验业务为主体,向新药大临床外包服务转型,开拓新业务增长点 [92][111] 构建全流程CRO服务平台,探索自研转让盈利模式 - 强化BE业务优势:2022年临床试验运营项目141项,同比增长51.61%,BE正式试验项目平均周期5 - 9个月,低于行业平均;BE备案数量占国内总量9.77%,与医院共建研究室获试验优势 [137][139] - 搭建技术平台:搭建8个技术平台和2种核心制剂技术,为公司提供高质量研发服务 [148] - 拓展业务规模:2010年设立药学部,2019年扩大服务规模,2020 - 2022年承接项目研发成功率100%,累计超90项 [149] - 探索自研转让业务:利用技术基础拓展自研品种带进度转让业务,已有数个待转让自研品种 [152] - 扩充人才规模:截至2023年底员工445人,同比增长36.09%,技术人员占比87.42%,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7.46%;人均创收高于可比公司,2023年为76.81万元 [154][157]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临床研究服务:预计2023 - 2025年收入增速为15.00%、35.00%、25.00%,毛利率为43.50%、43.50%、43.50% [186] - 整体盈利预测: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26/1.66/2.11亿元,EPS为1.89/2.49/3.17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3.1/17.6/13.8倍,与可比公司平均估值相比合理,给予“买入”评级 [188]
万邦医药:公司首次覆盖报告:立足临床业务,致力打造医疗健康CRO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