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与OpenAI合作关系演变 核心观点 - 微软与OpenAI从紧密合作转向战略疏离 双方各自布局AI独立计划 为潜在分道扬镳做准备[3][17][20] - 合作关系始于2019年微软10亿美元投资 2023年追加100亿美元后持股49% 享有75%利润分成及技术独家商业化权[5][6][16] - OpenAI通过"星门计划"降低对微软算力依赖 2030年预计75%计算需求将自主满足[11][13][14] - 微软开发自研MAI模型家族 测试多厂商AI模型 降低对OpenAI技术依赖[18][20][21] 合作历程与关键节点 初期合作阶段 - 2019年微软首投10亿美元 成为OpenAI独家云服务商 承诺Azure平台迁移[5] - 2020年微软为OpenAI打造全球前五超算 含28.5万CPU核心+1万GPU 加速模型训练[5] - 2021年合作成果落地:GitHub Copilot采用Codex模型 Azure OpenAI服务上线[6] 深度绑定阶段 - 2023年ChatGPT爆火后 微软追加100亿美元投资 推动必应、Edge、Office全面AI化[6] - 协议规定微软可获75%利润分成直至收回投资 掌握技术独家商业化权利[6][16] 关系裂痕显现 - 2023年11月Altman被解雇风波暴露OpenAI治理问题 微软获无投票权观察员席位但战略疑虑加深[7][9] - OpenAI 2024年预计亏损50亿美元 计算成本2029年或达375亿美元/年 寻求重谈判排他协议[9] OpenAI自主化举措 算力多元化 - 2025年启动5000亿美元"星门计划" 联合软银、Oracle、MGX建设数据中心 OpenAI与软银各投190亿美元占40%权益[11][14] - 2024年接手马斯克xAI放弃的德州阿比林站点 作为首个自主计算集群[12] - 2024年12月修改协议删除云服务排他条款 获准接入其他供应商[14] 融资多元化 - 2024年10月完成66亿美元融资 估值1500亿美元 引入英伟达、MGX等投资者 稀释微软主导权[10] - 探索苹果、阿联酋MGX等新投资方 降低对微软资金依赖[10][11] 微软反依赖战略 自研技术突破 - 2024年3月6.5亿美元收购Inflection团队 Mustafa Suleyman领导开发MAI模型 性能对标OpenAI[18][20] - MAI模型拟替代Copilot中的OpenAI技术 计划开放API与OpenAI直接竞争[20] 供应链多元化 - 测试Anthropic、xAI、DeepSeek、Meta等第三方模型 构建多厂商AI供应体系[21] - 内部重组引发人才流失 Phi模型首席研究员转投OpenAI[25] 行业竞争与监管影响 - 英国CMA批准微软投资时特别关注OpenAI算力去依赖化进展[27] - 欧盟及FTC审查科技巨头与AI初创合作的反垄断风险[27] - 微软保留49%股权及75%利润分成机制 但协议有效期至2030年[16][29]
微软和OpenAI,是如何渐行渐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