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大王”卖不动了
出品|虎嗅ESG组 作者|陈玉立 头图|AI生成 本文是#ESG进步观察#系列第123篇文章 本次观察关键词:公司治理 作为中国的"面包第一股",桃李面包曾经承载着一代东北人的童年甜品记忆,其凭借着"中央工厂+批发"模式迅速打开北方市场,并在2005年前后成为 东北地区最大的新鲜面包生产商,此后以东北为根基强势向全国拓展。 3月21日,桃李面包发布了《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这份25页的报告虽然比去年多出不少篇幅,但仍然缺少对关键议题的关注,例如食品安全管理 一项就未在报告中披露具体的治理方式与标准,这对于一家A股上市食品公司而言并不合理。 桃李面包在ESG治理上究竟存在哪些缺漏?我们能从其最新发布的这份报告中找到答案。 但近几年,桃李面包的日子却不太好过,一方面是持续下滑的业绩与大幅缩水的市值,另一方面则是争议不断的食品安全问题。 评级持续低迷,报告信息披露不足 首先从ESG评级上看,国内多家评级机构均对桃李面包给出了C左右的评级,在同行中排名靠后,这与其不重视ESG治理直接相关。 一般而言,ESG是"一把手"工程,因此若公司足够重视ESG治理,在治理结构上就会建立专门的ESG治理体系,但在桃李面包《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