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战略调整 - 公司计划2029年前在海外开设1万家"小米之家"线下店,并在此基础上嫁接汽车零售业务[4] - 2021年开始调整出海战略,将手机之外的业务(大家电、汽车)推向海外,推行本地化新零售模式[4] - 2023年整合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为东亚区,2024年重点布局日本市场[4] - 境外收入已达1533亿元,占总收入41.9%[4] 区域市场布局 - 日本:首家实体店3月22日在埼玉县开业,计划年底前在东京开设5-10家店,初期销售160多种商品(含智能手机/平板/小家电),下半年将增加冰箱/空调/洗衣机[7][11] - 韩国:2024年1月启动电商零售业务,发布12款新品,计划半年后推进线下店,当前线上渠道为主[11][12] - 东南亚:新加坡已开首家直营店,计划年底前新增2家;泰国/马来西亚重点推进大家电业务,当地智能家居普及率超10%[12][17][18] 产品策略 - 实施"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形成手机-大家电-汽车闭环,可能改写电动汽车行业盈利逻辑[4] - 日本市场主打性价比(价格比国内高20%),智能电视因避免NHK收费受年轻家庭欢迎[15] - 韩国市场聚焦小家电(净化器/充电宝/体重秤),填补当地小型家电空白[18] - 东南亚大家电渗透率相当于中国2010年水平,年复合增长率5%[24] 竞争优势 - 日本:产品设计符合当地审美,供应链低成本支撑性价比优势,中国电视品牌已占当地50%市场份额[15][17][21] - 东南亚:泰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白电生产基地,供应链成熟;马来西亚华人群体对中国品牌接受度高[17] - 韩国:小家电品类在Coupang平台销量领先,同价位无竞品[18] 市场机遇与挑战 - 日本:年轻消费者转向性价比消费,中国冰箱份额10年增长近两倍至28%,但需突破"低价"刻板印象[21] - 韩国:本土品牌依赖度高,但中国电视品牌全球份额首超韩国(30.1% vs 29.4%)[22] - 东南亚:替代日韩品牌机会显著,需教育年轻消费群体[25]
雷军亮出新底牌:去海外再造一个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