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宁德时代面临国内市场份额下滑和车企"去中心化"趋势,战略重心从上游资源控制转向绑定下游客户[14][16][22] - 公司通过港股IPO寻求国际化突破,解决外汇资金需求并构建全球产业链联盟[38][49][65] - 动力电池行业竞争加剧,海外对手通过资本合作抢占市场,宁德时代需加速布局[59][61][64] 市场格局变化 - 国内动力电池市占率从2021年52 1%降至2024年45 08%,销量增速从2022年107%骤降至2023年32 6%[14][15] - 车企积极培育第二供应商:广汽引入中创新航,蔚来/小鹏/理想投资欣旺达,蜂巢能源进入吉利供应链[16] - 竞争对手中创新航、瑞浦兰钧已登陆港交所,比亚迪完成200亿港元定向增发[53] 战略调整 - 减持上游企业股权: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减持上海杉杉和先导智能至5%以下,退出永福股份等5家企业[24][25] - 入股下游车企:极氪、阿维塔、哪吒、赛力斯、奇瑞等,并与小米/北汽成立合资电池公司[26][27] - 港股上市拟募资50亿美元,20%资金用于建立百亿级外币资金池支持海外项目[8][50] 国际化布局 - 海外资本开支占比从2023年15%提升至2024年35%,匈牙利基地规划73 4亿欧元仅完成7亿欧元投入[43][46] - 当前外汇储备67 35亿美元+38 58亿欧元,但西班牙合资项目需承担29 19亿欧元(占欧元储备75 7%)[45][47] - 日韩对手加速扩张:LG新能源获美国政府支持,松下投资数十亿美元建美国工厂并与特斯拉合作4680电池[59][61][62] 资本运作逻辑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970亿元但投资流出489亿元,净现金流仅增320亿元,3000亿元存量现金主要为人民币[10][41][44] - 港股上市可规避汇兑风险,直接获取美元/港币资金,并满足欧美客户对治理透明度的要求[38][49] - 通过引入车企作为战略投资者,形成资本共担风险机制,锁定长期订单并建立排他性合作[30][31]
“小米SU7事故”,揭开“去宁化”联盟暗战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