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高仿行业现状 - 高仿品牌通过模仿奢侈品牌如Miu Miu的logo设计(如minmin、winwin等)混淆消费者,部分产品甚至超越正品款式多样性 [6][23] - 服装品牌Lily和乐町推出"MIU系"设计,售价899元和459元的产品被指与Miu Miu设计高度相似 [29] - 户外品牌如The North Face、Columbia等因字母组合复杂成为高仿重灾区 [34] 商标抢注与法律纠纷 - 拉夫劳伦在中国市场遭遇本土企业抢注"Polo"相关商标,经过8年诉讼才在2021-2024年胜诉 [49][53] - 企查查数据显示服装鞋帽类目下"minmin"商标申请72条,"niuniu"达966条,但高度仿冒商标多被驳回 [39][40] - 韩国彩妆3CE因商标被抢注被迫改名"三熹玉",假货横行至2022年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63] 电商渠道的高仿乱象 - 未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如Alo Yoga、On昂跑出现高仿旗舰店,后者仿店年吸引1万回头客 [65][67] - 高仿网店通过修改字母大小写(如官方变"宫方")或伪造资质开设,部分代办服务收费3200元即可完成旗舰店认证 [69][70] - 贴牌模式泛滥,南极人2015-2021年授权供应商从422家激增至1839家,导致质量失控和品牌口碑崩塌 [78][79][80] 消费者行为与市场趋势 - 消费者对品牌溢价敏感度提升,更倾向选择无logo高性价比产品,高仿logo反而引发负面情绪 [19][85] - "时尚民主化"趋势下,供应链平替(如桑坡雪地靴、台州冲锋衣)分流奢侈品需求 [14][17] - 年轻群体通过恶搞品牌(如"始祖猫""打夫劳伦")解构品牌价值,反映虚荣消费转向情绪消费 [87]
「胸口绣着minmin才知道是山寨奢侈品」,老实打工人最怕身上有高仿商标显得「又穷又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