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关成本、良率瓶颈 复合集流体产业化何时到来?
复合集流体产业化进展 - 复合集流体产业化项目加速落地 今年3月近百亿元项目落地内蒙古鄂尔多斯 1月10亿元新型材料项目落户新会江睦新能源双碳产业园 国泰真空研发生产基地预计5月竣工 [2] - 行业投融资活跃 安迈特获数亿元B1轮融资 纳力新材获近10亿元A+轮融资 [3] - 产业链进入初步放量阶段 英联股份2025年将供应300万平方米复合箔材 金美新材料重庆基地年产能达1亿平方米 [4] 复合集流体技术优势 - 革命性材料特性 具备安全性、减重、去金属化优势 成为传统铜箔替代方案 [5]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工信部将复合铜箔列为重点方向 四川/广东/江苏等地提供设备研发补贴 [12] - 安全性已验证 可满足10C充放电倍率 应用领域扩展至人形机器人/航天航空/高端数码 [15] 产业化瓶颈与突破 - 良率与成本是核心制约 真空镀膜设备成本达数百至上千万元 设备摊销压力大 [6] - 导电性弱于传统铜箔 但电池厂商更关注安全性能 部分客户已实现与传统技术相当的性能 [15] - 设备工艺持续优化 北方华创真空推出eMeridian系列PVD装备 采用低温沉积/智能卷绕技术 提升产能良率 [8][11] 市场竞争与需求 - 铜价震荡与安全性需求推动产业化 但电池厂成本管控严格 铜箔涨价困难削弱复合集流体成本优势 [6] - 中低端新能源车需求较弱 磷酸铁锂电芯价格竞争下性价比不及传统铜箔 [14] - 2025年关键时间节点 行业需在良率/生产速度/规模效益上突破以实现大规模应用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