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沈亚楠 “造家” 两年半后:反思激进、反行业内卷、智能不再是暗线
晚点LatePost·2025-02-28 20:52

公司定位与战略 - 公司定位为智能住宅产品公司而非传统装修公司,核心是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居住体验[11][24] - 战略目标是在核心目标用户群(一二线城市有孩中产家庭)实现100%市场份额[3][53] - 采用"先胜而后战"策略,通过研发提升体验同时降低成本[8][52] 产品创新 - 首款产品L32针对有孩家庭三居需求,已从1.0迭代至2.0版本,增加9大类206种材质花色[13][21] - 产品特点包括:集成200TOPS算力的家庭私有算力中枢、融合传感系统、本地隐私脱敏模型[27][31] - 实现功能一体化整合,如空调传感器置于沙发/床边按体感调节、烟机嵌入吊顶降噪[17][4] - 提供450个居住模块支持个性化组合,类比"乐高搭积木"方式[21] 技术突破 - 家庭AI助手"小七"具备任务记忆能力,可调用DeepSeek处理复杂任务[33][37] - 行业首创隐私保护方案:本地运行130亿参数大模型+4个辅助小模型[31] - 硬件集成度创新:将智能基础设施与墙顶地柜深度结合,非后装模式[27] 供应链管理 - 供应链整合使成本降低50%以上,传统装修仅50%费用真正用于产品[18] - 物流效率提升:从传统数十次运输压缩至10次左右,目标5次[19] - 生产计划性增强:根据订单提前3个月明确生产需求,降低库存风险[19]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行业核心问题在于同质化服务导致价格战,缺乏真正产品化解决方案[10] - 传统智能家居存在三大缺陷:分散决策(蚯蚓脑子)、多APP控制、功能堆砌[26][27] - 解决方案:正向研发+供应链整合,从用户需求出发做一体化设计[15][16] 用户画像与市场反馈 - 核心用户为有过传统装修经历的一二线城市有孩家庭,展厅转化率达70-80%[4][51] - 用户关注健康舒适与实用功能而非单纯风格,愿为40万等价60万的产品买单[4][51] - 首批交付用户对空气质量(PM2.5=1)等硬指标满意度高[50] 运营挑战 - 交付周期从55天延长至85天,因木作环节1000块材料需全流程精准管理[43][44] - 初期免费满足个性化需求导致成本上升,后期改为付费增值服务[45] - 工人管理难度超预期,采用工序互检等传统方法保障质量[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