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点LatePost
搜索文档
晚点独家丨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再延期,因为双手只能用六星期
晚点LatePost· 2025-10-24 19:28
马斯克在昨天的三季度电话会上确认,第三代人形机器人 Optimus 的设计定型将推迟到明年一 季度。今年 7 月 14 日,马斯克曾在 X 上发帖说,他刚刚离开特斯拉设计工作室,今年年底会 有史诗级震撼的演示。两位供应链人士称,特斯拉原本计划在今年 11 月完成第三代 Optimus 的开发工作,并召开发布会。 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但这不影响马斯克上调量产目标。 文 丨 李梓楠 编辑 丨 黄俊杰 "老马的信誉分感觉连充电宝都借不出来了。" 一位特斯拉供应链人士说。 特斯拉原本计划在 今年初确定三代机器人技术方案并开始量产,这家供应商能获得价值数亿美元的订单,为此他 们已投入数亿元和数百人研发近三年。 "要造出一只像人手一样灵巧和干练的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马斯克说。据我们了解,特斯拉 在半个月前已经确定灵巧手技术路线,但依然有大量的工程难题摆在面前。 Optimus 机器人的灵巧手基本已经是行业最精密的。但在训练分拣快递时,它的寿命只有六个星期。 单只手的成本超过 6000 美元,再考虑到其他易损部件,不算电费,一台机器人买回来干活,一年光 换零件就接近 10 万美元。这笔钱可以在美国雇佣两个汽车组装工 ...
量贩零食双寡头:鸣鸣的稳定 vs 万辰的弹性,谁的增长更可持续?
晚点LatePost· 2025-10-24 19:28
用框架思维分析上市公司的增长逻辑与投资价值。 谁更能够为上游供应商销货且分配更合理的利益, 谁就更贴合作为渠道商的增长逻辑。 文 丨 胡昊 在过去两三年时间里,量贩零食行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写了国内零食饮料零售市场的渠道结构,按 照 GMV 计算,2024 年这一行业的规模近 1300 亿元,并且增速超过 100%,已经占据国内大概 4 万 亿零食饮料零售市场的 3.3% 左右。 以下文章来源于晚点财经 ,作者晚点团队 晚点财经 . 零售渠道的难点在于规模化的进程,要在如此短时间里抢占整个零售渠道上述份额其实很不简单,新 渠道快速崛起的背后必然会存在某种强逻辑的驱动势能和意志。 这篇文章将探讨推动这一零售渠道结构变化的成因,通过量贩零食行业两大寡头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 目前在港交所的 IPO 资料,我们一方面可以拆解零食量贩渠道的具体运营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现 量贩渠道之于上下游的竞合关系。 从中反映市场可能正在关注的以下问题: 尽管量贩零食行业取得了极高的增长,但其本身仍然是渠道商身份、以其商品流通职能为核心商业内 涵,参与者只有基于这层身份认同感,才能尽可能确保自身实现持续增长的商业确定性。 鸣鸣和万辰谁 ...
中国游戏出海启示录:从 “把游戏带出去” 到 “把能力带出去”
晚点LatePost· 2025-10-23 18:21
以 Google 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平台成为了让游戏出海跑通、跑稳的新底盘。 文 丨 钟观海 2000 年代初,韩国汽车品牌们靠着便宜省油的单一优势,迅速在美国的 "入门车" 市场攻城略地。然 而 2008 年的金融危机突然让全美车市失速——行业销量几近腰斩。更要紧的是,几乎所有车企都打 起了最简单的价格战,韩国车企的优势消失殆尽。 起亚最先跳出了这个围城。它没有继续和同行们进行同质化的恶性厮杀,反而趁势补起了短板——推 出了 "虎啸式前脸" 的设计让品牌形象极具辨识度;成立新工厂提高供货与质量反馈的速度;用超长质 保和 "失业可退车" 的承诺吸引用户;还在多个年份购买超级碗全国广告位,并打响了整合营销战役。 最终起亚成功走出困境。根据美国汽车调查机构 GoodCarBadCar 的数据,2016 年,起亚在美国的市 场份额从 2008 年的 2.25% 提至到了接近 4%;在汽车质量排名的榜单 J.D. Power IQS 中,起亚也成 为了第一个登顶的非豪华车品牌。 中国游戏产业在全球化的征途上正面临着类似的境遇。 早年,全球手游收入和装机量高速扩张,各大渠道也尚未挤满,靠着商店曝光、基础买量就能为产品 带 ...
晚点独家丨智谱前 COO 张帆创立元理智能完成 800 万美元种子轮,蓝驰创投领投
晚点LatePost· 2025-10-23 18:21
晚点科技 . 以下文章来源于晚点科技 ,作者晚点团队 晚一点,好一点 "上一代模型为知识建模,这一代模型要为生产力建模。" 文 丨 姚一楠 编辑 丨 程曼祺 我们独家获悉,企业智能体公司元理智能已于近日完成 8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蓝驰创投 领投,光源创业者基金跟投。元理智能由智谱 AI 前 COO 张帆创立,希望通过商业强化学习 训练数字员工,服务企业客户。 全球范围内,由 OpenAI 前 CTO 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创立的 Thinking Machines Lab 也透露 过,计划用强化学习帮企业定制 AI 模型,针对企业的核心 KPI,如营收或利润直接做优化。 目前在尝试 Agent to B 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张帆是一位连续创业者,曾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从事机器翻译研究,2010 年回国后,先后在搜 狗、腾讯负责过类 Siri 的智能语音产品;2013 年创办妙计旅行;2020 年出任大搜车 CTO; 2022 创立元因智能,后被智谱并购,2023 年加入智谱 AI 任 COO,今年 6 月离职。 强化学习在数学、编程等场景已成效显著。如 OpenAI 和 Gemini ...
拼多多十年,不变的十年
晚点LatePost· 2025-10-22 17:38
十年之后,这家公司依然保持着专注与灵活。 公司通常愿意强调长期和专注。但一个极速增长的千亿上市公司会面对无数投资机会,为建立生态、 为性感的新故事、为了让高管可以有自己一摊事……这样的公司有无数理由扩张边界、调整方向。难 的反而是不变,聚焦主业,把宝贵的人力、创造的财富不断投回立业时做的生意。 经常被查理·芒格挂在嘴边、声称要 "带进坟墓" 的美国零售巨头 Costco,自 1983 年创立至今几乎未 曾偏离 "仓储会员零售" 这条主线,当沃尔玛疯狂在全球复制 10750 家门店,并从线下零售延伸至百 货、金融、广告服务等领域时,克制的 Costco 全球仅有不到 1000 家门店,并拒绝广告、压缩 SKU, 坚持靠会员费盈利。 沃尔玛在规模上具有压倒性优势,但 Costco 的单店营收效率几乎是沃尔玛的 3 倍,且 Costco 超过 30% 的 ROE(股东权益回报率)远高于沃尔玛的 19%。 Costco 的成功在于其强大的执行力,它将这种看似简单的商业模式坚持了 40 余年,"取胜的系统在最 大化或者最小化一个或几个变量上走到几乎荒谬的极端"。 在中国与 Costco 相似,十年 "不变" 的公司是拼 ...
从大脑解码 AI,对话神经网络先驱谢诺夫斯基
晚点LatePost· 2025-10-21 11:09
从 1000 亿个神经元到大语言模型,一份神经漫游指南。 文 丨 曾梦龙 编辑 丨 黄俊杰 旧金山街头,脑科学家特伦斯·谢诺夫斯基(Terrence Sejnowski)跟老友在路边散步。走着走着,两 人停下对视,异口同声地说:"我们赢了!" 这一幕发生在几年前,他身边的人是 " 深度学习之父" 、计算机科学家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两人都出生于 1947 年,相识与合作近半个世纪。在 1985 年,他们合作提出了玻尔兹曼 机,把神经网络和概率建模结合在一起,为后来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当时正值 AI 研究低谷期,主流学术界用符号和逻辑研究 AI,不断碰壁。许多研究人员对有生之年见 到重大突破感到绝望。两人希望从人脑的运作方式寻找 AI 研究的灵感,这被建制派认为走上了一条 不可能成功的道路。 ChatGPT 诞生,无数大语言模型涌现,改变了世界对人工智能的预期,证明了神经网络研究的价值。 辛顿也因 AI 研究在 2024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我们当时就像在恐龙脚下生存的小小的哺乳动物。谁料到恐龙很快就会灭绝?" 谢诺夫斯基在今年 9 月接受《晚点 LatePost》视频访谈说。 ...
淘天 AI 的终极目标:大象无形
晚点LatePost· 2025-10-20 11:51
AI电商战略理念 - 淘宝AI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将AI功能无缝融入用户现有购物动线中,解决具体问题,目标是让用户感受不到AI的存在,即"大象无形"的理想状态[7][10] - 电商用户"多快好省"的基本需求并未因AI改变,关键在于利用新技术以不同方式满足这些经典需求,而非彻底改变用户习惯[8] - 公司选择将AI产品融入现有用户动线的思路类似Google,而非OpenAI的Chatbot模式,因电商动线长、用户痛点众多[9] 底层数据重构 - 2025年最重要的工作是利用大语言模型系统性优化搜索、推荐和广告环节,核心是解决商品底层数据陈旧问题[11] - 构建AI智能体自动消化行业知识、分析用户行为,为每个品类筛选关键属性,指导商家填写,以解决商品信息匮乏和不规范的历史难题[12] - 启动"SKU引擎"项目,利用AI深入理解每个SKU的完整信息,数据量将从几十亿爆炸性增长到数百亿,挑战在于识别"绝对同款"和"相似款"[13] 技术实施与效果 - 策略是让新老方法协同工作:大模型负责语义理解商品信息,深度学习模型仍负责预测用户点击或购买行为[14] - 在复杂语义下的商品搜索相关性通过AB测试验证可提高20个百分点,对成熟系统是罕见改进[16] - 淘宝是业界唯一在所有搜索请求中都应用大模型的平台,每天处理高达3亿次页面访问量[16] 商家工具应用 - AI美工每月帮助商家自动生成2亿张图片,AI客服每天为商家节省成本约2000万元人民币[18] - 公司不指望通过商家工具直接盈利,而是通过帮助商家降本增效来促进其销售额增长,从而让平台间接受益[17] - 商家工具的关键规模指标是使用人数以及商家利用这些工具完成的工作量[17] 用户侧产品创新 - 推出系列AI导购产品:AI万能搜解析模糊需求、AI帮我挑提供选购建议、AI试穿模拟上身效果、AI清单管理购物、拍立淘优化图片搜索[15][18] - 表达需求是高门槛行为,AI产品难点在于用户不知如何描述,因此策略是让用户输入宽泛词后由系统帮助精确化,而非要求用户输入100个词[10] - 评价AI导购产品的指标与传统产品一致,关注日活跃用户和用户留存[18] 组织与创新管理 - AI产品负责人必须是既懂产品又有算法背景的多面手,形成以产品为单位的高效创业体,避免过时的职能分工生产方式[7] - 公司通过更小、更灵活的团队负责AI方向,以适应AI时代"一步慢步步慢"的竞争节奏[7] - 团队日常讨论超越电商业务范畴,涉及互联网未来、Agent普及等宏观话题,组织氛围更像创新工坊而非作战指挥部[19]
OpenAI、Google、Anthropic 都在做的 “Agent 工具箱” 是什么丨晚点播客
晚点LatePost· 2025-10-20 11:51
行业动态与巨头布局 - 2024年10月,OpenAI、Google、Anthropic三家主要模型公司均在Agent开发工具上推出新动作:OpenAI推出AgentKit,Google发布Gemini CLI Extensions,Anthropic推出Claude Skills [6] - Agent工具链已成为硅谷创业热点,LangChain融资1亿美元成为独角兽,ElevenLabs员工老股交易估值达66亿美元,OpenAI以11亿美元全股收购Statsig [7][24] - 过往全球开发者工具市场规模约200-300亿美元,AI可能将该市场规模推高十倍 [9] OpenAI AgentKit产品解析 - AgentKit涵盖Agent构建、部署和维护全周期,包括可视化构建工具Agent Builder、前端部署工具ChatKit以及评估优化工具New Evals [12] - Agent Builder通过拖拽式工作流构建Agent,思路与追求高度自动化的AGI终局路径相反,但更易于在企业中安全落地 [13] - ChatGPT周活跃用户达8亿,为开发者提供巨大分发红利和信任背书,有助于应用冷启动和进入大型企业采购流程 [15] - OpenAI不会放弃to B市场,其用户规模、生态竞争压力及B端数据对模型提升的重要性都支撑其持续投入企业侧 [17] Agent工具链的六次进化 - 第一次进化在2022年底ChatGPT发布后,催生LangChain等框架以管理外部数据和复杂任务编排 [26] - 第二次进化在2023年6月OpenAI官方支持function calling,以及2024年11月Anthropic发布MCP协议促进工具复用 [26] - 第三次进化在2024年5月GPT-4o推出高质量语音模式,带火实时音视频基础设施如LiveKit [27] - 第四次进化由Claude 3.5 Sonnet增强编码能力推动,产生对安全代码执行沙盒环境的需求 [27] - 第五次进化在2024年9月OpenAI发布o1 preview提升推理能力,催生强化学习微调和评估监督工具 [27] - 第六次进化是2024年10月Computer Use和Browser Use能力出现,形成完整的浏览器操作生态 [28] 关键创业方向与公司案例 - Composio作为MCP协议集成商,提供数百个高质量MCP Server,其产品Rube能根据任务自动调用正确的MCP Server [30][31] - Composio通过AI Agent自动生成和优化MCP Server代码,形成数据闭环和自进化壁垒 [34][35] - LiveKit作为实时音视频基础设施,日通话量从一年前的100万次增长至2000万次,年增20倍,服务OpenAI、Salesforce等大客户 [38][39] - 语音交互存在两种范式:级联式(语音→文本→模型→文本→语音)和端到端语音到语音,后者被认为是终局但前者在当前更可控 [40] - 记忆方案公司Letta提出"睡眠时计算"概念,为Agent提供情境、流程、知识和角色四类记忆管理 [42][43] 市场规模与投资逻辑 - AI可能将全球软件市场规模从6500亿美元推高至约10万亿美元,服务于AI Agent的工具链市场规模可能达到2000-5000亿美元 [50][51] - 百亿美元级公司的出现需具备成为行业标准、形成自进化数据闭环、卡住关键工作流节点三个维度 [53] - 具体机会领域包括智能体身份与调度(如Composio)、Agent可观测性(如Braintrust)、实时通信(如LiveKit)以及工作流集成 [52]
一个普通人离汽车专业赛道有多远?
晚点LatePost· 2025-10-19 22:35
中国汽车运动与领克品牌发展历程 - 中国汽车运动始于1985年第一届港京拉力赛,当时全国平均1200人才有2辆汽车,参赛车队均为国际品牌如奥迪、三菱 [3] - 至2016年领克品牌成立时,中国汽车运动文化已兴起,建成国际化赛车场7个、场地越野赛场20个、短道拉力赛场10个,注册车手超6000人,平均每四天一场赛事 [6] - 目前汽车运动参与门槛显著降低,二十万元左右可购买具备优秀赛道潜力的性能车,领克性能车俱乐部近五年已有超4万名成员参加赛道驾驶体验 [3] 领克参与国际赛事成就 - 领克于2019年首次参加WTCR国际赛事即获年度总冠军,这是中国品牌在世界顶尖赛事的第一个年度总冠军奖杯 [8] - 领克车队在TCR世界巡回赛取得“六年七冠”的成绩,截至2024年11月仍保持领先 [10] - 参赛车辆03 TCR基于量产车领克03开发,搭载沃尔沃Drive-E系列发动机(约340匹马力),并利用CMA架构实现车身结构及电子稳定系统的稳定 [7] 领克汽车运动生态体系建设 - 公司建立从爱好者到职业车手的系统化培训体系:通过LPCC俱乐部吸引爱好者,提供赛道体验;通过巅峰车手系列赛(2021年启动)提供进阶平台;并独家提供国家B级赛照培训,已近600位车手通过 [13][14] - 公司投资建设线下体验中心,如2021年宁波国际赛道体验中心和2024年10月成都体验中心,作为性能车爱好者线下聚集地 [16][17] - 巅峰车手系列赛卡丁车项目增设青少年组,15岁亚军选手可通过青训计划进入中国F4方程式锦标赛,形成人才输送通道 [13] 赛道技术反哺量产车性能 - 领克03家族用户已超45万,第三代产品于2025年10月发布,03+百公里加速最快5.41秒,03++ Racing版本百公里加速压缩至4.89秒 [21] - 赛事积累的调校数据、底盘强化经验和动力系统优化方案反哺量产车,03+使用与赛车同源Drive-E 2.0T发动机和CMA架构 [19][20] - 公司正打造纯国产TCR赛车计划于2025年11月亮相,纯电车型如Z10保留升降尾翼等运动元素,并在赛道组织用户试驾 [21][22] 吉利集团的长期战略投入 - 母公司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长期支持汽车运动,2004年宣布投资1亿元用于赛车,2006年推动AGF赛事在中国举办 [26] - 集团通过收购路特斯、沃尔沃获取高性能领域技术,并为领克提供高起点 [28] - 基础设施方面,吉利2018年收购美国犹他赛车公园,并投资数十亿元在宁波、成都、武汉建设三条国际赛道 [29] 汽车运动对品牌建设的战略价值 - 国际豪华品牌如阿尔法罗密欧、法拉利通过早期参与F1赛事建立技术标准与品牌忠诚度,日韩品牌如丰田GR系列、现代N系列也通过赛事提升形象 [5] - 丰田将会长丰田章男推动GAZOO Racing独立运营,改变品牌“无趣”标签;福特挑战勒芒赛事成就品牌传奇,证明长期投入的价值 [31] - 领克在电动化时代延续运动基因,3年在SPA Evo电混架构投入百亿元,用于最高端900车型开发 [24]
晚点独家丨爱诗科技完成 1 亿元 B+ 轮新融资,ARR 突破 4000 万美元
晚点LatePost· 2025-10-17 15:29
公司动态:爱诗科技 - 爱诗科技完成1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复星锐正、同创伟业、顺禧基金共同投资,公司成立于2023年4月,累计融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 [5] - 公司旗下产品PixVerse(海外版)和拍我AI总用户数超过1亿,月活跃用户超1600万,年度经常性收入达4000万美元 [5] - 公司创始人王长虎拥有近20年AI研究经历,曾任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字节跳动,联合创始人谢旭璋有6年光源资本工作背景 [9] - 产品PixVerse网页端上线后,通过变身特效实现1000万新用户增长,2025年5月V4.5版本上线后用户规模达6000万,8月V5版本上线并推出Agent创作助手,用户规模达到1亿 [9] 行业竞争格局 - 在图片生成视频模型领域,全球前十名中前三名均为中国公司,分别是快手可灵、爱诗PixVerse和MiniMax海螺,OpenAI的Sora模型排名第31位 [10][11] - 在文字生成视频模型榜单中,OpenAI的Sora 2模型排名第11位 [10][11] - 字节跳动旗下的视频生成模型Seedance和Waver在榜单中分别位列第7和第8位,其产品即梦移动端日活目标为超过500万 [12] - 行业领先的大语言模型主要由美国公司如Google、OpenAI、Anthropic提供,但在视频、语音等多模态领域,中国公司模型已跻身全球顶尖行列 [11] 产品与技术进展 - OpenAI发布视频生成模型Sora 2及社交应用Sora App,新模型在物理模拟、音画同步与场景连贯性上有显著提升,用户可生成带声音的视频并在类TikTok内容流中分享 [7][8] - Sora App上线后迅速登顶美区App Store免费榜并连续7天位居第一,上线不到两周下载量突破100万,增长速度超过当年ChatGPT [8] - 爱诗科技针对移动端产品进行大量优化,包括人物一致性、画质可选项和生成速度,并通过特效模板如“变身”等带来上千万新增用户 [9][11] - OpenAI宣布Sora App和网页端用户可生成最长15秒视频,Pro用户可在网页端生成最长25秒视频,此前标准版为10秒,Pro版为15秒 [13] 市场趋势与潜力 - 视频生成移动App赛道市场容量极大,现有工具和产品短期内无法完全覆盖所有用户,抖音和TikTok月活超过20亿,每个短视频用户都是潜在AI视频创作者 [9] - 快手可灵核心目标聚焦专业创作者而非普通用户,自启动商业化以来截至今年2月累计营收已突破1亿元 [12] - 多模态领域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消费和娱乐潜力,尽管不是AGI演进的最主轴,但该领域的竞争烈度正在加剧 [4][13] - 行业公司在技术突破和应用体验两个维度并行推进,Google Veo3、快手可灵等侧重长时一致性和专业工作流,而字节即梦、爱诗等加强产品体验和新奇玩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