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与定位 - 百川智能聚焦医疗领域,认为医疗是大模型皇冠上的明珠,而非垂直场景,因医疗需求不会被超级模型覆盖[7][19] - 公司提出"造医生等价于AGI",将医生职业复杂度作为AGI标尺,计划2025年实现AI医生助理覆盖海淀居民[7][9][61] - 采取"水涨船高"策略而非"沿途下蛋",医疗场景天花板高,模型能力提升会持续增强应用价值[19] 技术路线与产品进展 - 发布首个全场景推理大模型Baichuan-M1-preview,具备复杂病症诊断能力,案例显示其诊断水平达市一级医院之上[6][12] - 医疗模型采用强化学习技术,2024年7月后明确医疗增强方向,计划2025年Q1推出超级医生模型并落地北京儿童医院[11][24][62] - 坚持语言是智能主轴的观点,认为多模态主要用于交互增强而非智力提升,技术重点在AI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能力[69][75] 商业化与落地规划 - 已与北京儿童医院、海淀卫健委等机构合作,推出"一大四小"产品矩阵,涵盖居家至医院多场景[61][62] - 商业模式设计包含G端(政府)、H端(医院)和C端三层,AI辅助诊断已进入国家医保局服务项目立项指南[63] - 中国年就诊84亿人次,百度日健康搜索请求超5000万人,公司认为医疗具备超级应用潜力[48][49] 行业竞争与差异化 - 避开通用模型红海竞争,选择医疗赛道定位"在大厂射程之外",观察到百度腾讯等减少医疗投入[53][8] - 累计融资超50亿元但未大规模烧钱,被部分投资人评价为"最稳的大模型独角兽之一"[5][27] - 开源14B医疗增强模型促进产学研合作,医疗评测得分超过72B版本,可用消费级GPU部署[34] 创始人理念与长期愿景 - 创始人王小川从2000年基因测序研究起持续关注生命科学,提出"把生命变数学"的技术理想[5][39][30] - 认为AI将推动从科学时代到智能时代的范式迁移,医疗数据未来可支持生命科学研究突破[45][38] - 长期目标是实现"生物自由",通过AI医生解决医疗资源不可能三角,并推动新医学科研范式[87][100]
晚点对话王小川丨不是文本创作、不是物理模型,AGI 的尽头是生命科学
晚点LatePost·2025-02-10 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