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旷视印奇入主力帆始末:第一代 AI 天才做出选择
晚点LatePost·2024-11-29 20:04

核心观点 - 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终止3年IPO进程,转向汽车智能化领域,出任力帆科技董事长,开启二次创业 [4][5][8][12] - 印奇选择汽车智能化而非AI大模型方向,基于其技术背景与软硬一体理念,旷视智驾业务已独立为迈驰智行并获吉利定点 [9][26][27][29] - 力帆具备造车资质和供应链基础,但面临激烈市场竞争,2023年前10月新能源车销量不足1.8万辆同比下滑11% [14][15][19] - 印奇的创业历程反映中国技术型公司商业化困境,经历安防赛道竞争、美国制裁、IPO受阻等多重挑战 [40][45][56][58] 商业决策 - 江河顺遂以24.3亿元收购吉利持有的力帆19.91%股份,力帆市值从160亿一度涨至400亿 [11][12] - 旷视撤回科创板申请后将开放融资,两位联创主持运营,消费物联网业务占比20%-30%且已盈利 [62] - 力帆实控人为重庆两江基金与吉利合资的满江红企业管理,持股比例51%和49% [16][17] 技术布局 - 旷视2021年启动L2+辅助驾驶研发,采用纯视觉方案对标特斯拉,2023年获吉利量产订单 [28][29] - 印奇提出AI演进两大方向:AI in Digital(如ChatGPT)与AI in Physical(如特斯拉自动驾驶) [27] - 力帆可能探索无人出租车业务,整合整车制造、换电站网络与曹操出行平台资源 [66] 行业背景 -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格局固化,比亚迪年销近400万,问界反弹,小米SU7关闭造车窗口期 [14] - AI公司普遍面临技术扩散导致议价权下降问题,蚂蚁自研系统致旷视相关收入3年降56% [42][43] - 智能驾驶领域地平线成对比案例,2019年聚焦汽车赛道把握产业转型时机 [60] 公司财务 - 力帆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48亿元同比增11%,但扣非净利润骤降47%至2400万元 [15] - 旷视2018-2021上半年累计收入41.45亿元,同期调整后亏损达41.37亿元 [62] 战略合作 - 重庆两江新区与吉利、旷视签署战略协议,三方协同发展汽车智能化 [19] - 吉利计划5年投入1500亿元推进智能化,力帆变革或成其战略组成部分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