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款新车、两次战役,小鹏如何走出危险区?
晚点LatePost·2024-11-22 17:58

核心观点 - 小鹏汽车通过MONA M03和P7+两款新车的成功上市实现销量跃升,带动财务表现改善,三季度净亏损同比减少50%至18.1亿元,汽车毛利率同比提升14.7个百分点至8.6% [6][7] - 公司战略从高端市场转向10-20万元主流价格区间,直接对标比亚迪,M03定价11.98-15.58万元,P7+定价18-20万元,切入中国乘用车销量占比近50%的市场 [16][17] - 组织变革方面,王凤英加入后推动高管团队换血、供应链优化和营销体系重构,12名高管中10人离职,采购成本降低15-25%,门店数量从500家增至639家 [8][18][22][23] - 产品策略从对标竞品转向差异化定位,M03源自滴滴造车项目但经过四大改造:SKU精简、内饰升级、硬件增配、性能优化,取消网约车版本专注C端市场 [12][13][14] - 营销方式学习小米的情怀路线,通过创始人故事、母校发布会等情感连接提升品牌认同,同时加大抖音等流量平台投入 [25][31] 产品表现 - MONA M03上市两天获3万大定,连续两月交付超1万台,带动小鹏月销量从不足1万增至2.4万台,市场份额从0.36%回升至2% [6][9][25] - P7+大定达3万台仅用4小时,两款新车推动公司股价较8月低点上涨86.3%,市值达116.8亿美元超越蔚来 [6][7] - G6曾被视为"iPhone 4"但高开低走,月销从8750辆跌至不足2000辆,主要因产能准备不足和25万元定价偏高 [24][25][31] 战略转型 - 收购滴滴造车项目代价约54亿元,以股份支付并设销量对赌:需交付18万/36万台才能触发后续股份发行 [12] - 放弃B端网约车市场专注C端,发现10-20万元区间存在"需求压抑",年轻消费者更理性选择性价比车型 [14][15][17] - 规划2026年实现百万年销,MONA系列目标占比50%(50万辆),明年每季度推一款不低于P7+定位的新车 [32] 运营改善 - 供应链方面三个月内两次扩产M03,计划11-12月每月提升30-40%产能,P7+已三次扩产仍供不应求 [9][12][32] - 渠道端实施"木星计划",目标2026年前建成500家综合店+1000家体验中心,已淘汰100家低效门店 [23] - 人力结构大幅调整,引入手机行业营销人才如原一加手机于涛,组建跨界团队强化数字化营销能力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