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模式演变 - Temu从全托管模式转向半托管模式,并考虑推出第三方平台模式,未来可能同时运营三种模式[5] - 半托管模式下商家需自行将货物运至海外仓,平台负责定价销售,旨在应对美国政策限制[3] - 全托管模式门槛低但品类受限,半托管更适合本地化运营和合规要求[12][13] Temu半托管业务进展 - 公司为半托管业务定下2024年200亿美元GMV目标,占整体目标三分之一[3] - 截至10月欧美市场商家和商品招募未达预期,招商团队近1000人[3][6] - 10月下旬调整策略,将招商团队转为类目运营,并筹备建设海外前置仓[4] 招商策略与商家争夺 - 采用赛马机制,多名高管带队成立招商小组,不分类目竞争招商[6] - 重点争夺亚马逊中国卖家(联系超20万)和国内产业带商家[9] - 9月将招商团队从广州迁至深圳,利用当地亚马逊商家聚集优势[9] 定价规则与商家困境 - 早期半托管商品定价为亚马逊同款8-85折,三季度后要求全站最低价(65-7折)[10][11] - 商家面临高成本压力(国际物流、仓储等),部分利润降至10元/单[11] - 产业带商家需自建海外仓,流程复杂导致投入降低或转投其他平台[11] 模式比较与平台调整 - 全托管模式适合轻小件但物流慢,半托管可规避政策风险并拓展大件商品[12][17] - 半托管放宽保证金和罚款规则,上线店铺评分系统替代一刀切处罚[17] - 平台近期主动优化商家支持,包括选品建议和商品重新上架[11] 长期战略方向 - 短期优先让入驻商家盈利,长期聚焦供应链改造[17] - 从全托管到平台模式,控制环节逐步减少以适应市场环境[17] - 需平衡低价策略与商家可持续性,本地化运营挑战加剧[5][12]
晚点独家丨Temu 考虑推出平台模式,进一步放宽对商家的要求
晚点LatePost·2024-11-18 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