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平线融资故事:9年32轮,硬科技创业的生存样本
晚点LatePost·2024-10-29 18:15

公司概况 - 地平线于2023年10月24日登陆港交所主板,募资约54亿港元,成为当年港股最大IPO,首日股价一度涨超30%,收盘市值534亿港元(约69亿美元)[5] - 公司IPO前累计融资32轮,募资总额23.63亿美元,参与机构约100家,投资方包括五源资本、高瓴、DST等财务资本及上汽、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产业方[5] - 2023年上半年营收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150%,同期经营亏损11.1亿元人民币,同比收窄10.7%[12] 融资历程与投资回报 - 种子轮(2015年):超募至1200万美元,估值达500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五源、高瓴、红杉等[17][18] - A轮(2016-2017年):分5小轮完成1.4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6.1亿美元,英特尔领投A+轮[29] - B轮(2018-2019年):15个小轮次融资4.29亿美元,上汽领投B1轮[34] - C轮(2020-2022年):9个小轮次融资15.68亿美元,估值超50亿美元,五源领投C1轮[34][36] - 主要投资机构回报:五源投资8640万美元回报率340.8%,高瓴投资6725万美元回报率231.2%,红杉投资1265万美元回报率1182.6%[7][10] 业务发展 - 2019年战略转型:从多场景探索聚焦至智能驾驶领域,员工从1200人缩减至700人[31] - 产品里程碑:2019年征程3芯片定点长安,2020年定点理想,2021年定点上汽荣威[31] - 生态布局:通过投资鉴智机器人等上下游企业,成立酷睿程等合资公司,分拆地瓜机器人等业务构建产业生态[37] 行业定位 - 公司代表同时需要硬件和软件能力的科技企业类型,处于先进制造业和智能软件重叠地带[38] - 智能驾驶芯片领域面临车企自研挑战,但采取开放赋能策略,支持车企自研同时提供IP授权[33] - 行业特点为技术快速迭代、需求尚未成熟,需要持续高研发投入且长期亏损[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