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规模与扩张 - 公司深圳坪山总部面积相当于2个上海迪士尼乐园,每天容纳近20万员工[3] - 公司员工总数已达90万人,超过大众成为全球员工数最多的汽车公司[5] - 90万员工中有近11万是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工程师,超过特斯拉的工程师数量[6] - 近11万工程师中60%是在最近2年半内加入的[6] - 公司2025年校招名额仍有2万人左右[6] 业务增长与行业地位 - 公司从年销40万辆(2020年)到超300万辆仅用3年,快于丰田的10年和大众的8年[7] - 2022年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新能源车企,2023年成为第一家全球销量前十的中国车企[19] - 2021年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75.4%,刷新近十年纪录[14] - 2023年销量同比增长3.2倍,品牌从1个扩展到4个(比亚迪、腾势、仰望、方程豹)[24] - 2024年1-9月累计销量274.8万辆,同比增长32%,增速较2021-2023年有所放缓[54] 人才战略与招聘 - 两年半内新招近6万名工程师,超过前20年总数[14] - 2022年校招1.5万名毕业生,2023年增至3.2万名[17] - 2023年新招1.7万名硕博生,比本科生多7000人[22] - 新技术研究院2022年录用清华北大应届生超100人[22] - 2023年成为清华大学毕业生入职最多的两家民企之一(另一家是华为)[23] - 招聘流程高度标准化,一个月内可完成两三千人的招聘[18] 组织变革与管理文化 - 从"家文化"转向"竞争文化",2018年将企业文化首位的"平等"改为"竞争"[34] - 2024年将"比学赶帮超"改为"比学赶帮胜",强调优胜劣汰[36] - 工程师绩效分为五档(优秀、良好、达标、待改进、不胜任),后两档约占7%[39] - 优秀工程师薪资可比同级多30%,待改进者降薪10%,不胜任者可能离职[40][41] - 新技术院推行人事改革,选拔985背景人才担任科长[47] 技术布局与研发 - 10万工程师中电动化团队2.5万人,智能化团队1.5万人[26] - 2018年提出新能源汽车"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25] - 从外部引入智能驾驶人才,如沃尔沃、地平线、高合汽车的技术总监[26] - 新技术院成为竞争文化驱动源,部分工程师一周工作6天[47] - 王传福强调"集成创新",注重跨事业群技术研讨与组合[53] 行业竞争与挑战 - 产品线覆盖10万-100万元以上市场,几乎所有主流车企都是竞争对手[42] - 部分竞品定价策略激进,如吉利新车定价比比亚迪竞品低至少2万元[42] - 面临高端化、智能化挑战,需在机械动力体系上新增软件算法体系[57] - 行业变革期需调整管理文化与基因,公司面临更集中更早的挑战[59]
“新”“旧”比亚迪:如何管理 10 万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