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对话「紫顶」合伙人唐淑薇:机构股东尽责管理如何推动A股公司治理与长期估值提升?
IPO早知道·2024-12-27 11:07

尽责管理在A股市场的发展现状 - 2018年A股纳入MSCI指数体系后,尽责管理受到更广泛关注,但国内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 [4][8] - 海外被动投资资金追踪MSCI指数,主动型产品以国际指数为基准,推动外资将责任投资实践带入A股 [8] - 海外基金或养老金配置中国资产时,按成熟实践筛选管理人,促使国内机构落实尽责管理规则 [8] - 证监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通过政策间接鼓励尽责管理发展,助推头部机构实践 [8] 被动投资与尽责管理的关系 - 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GPIF)在筛选被动策略管理人时,尽责管理能力占考核权重的30% [9] - 被动型产品更依赖尽责管理,因机构需通过沟通或投票阻止成分股公司治理问题损害股东利益 [9] - 美国三大被动型资管机构(贝莱德、道富集团、先锋领航)均组建大型团队开展尽责管理 [9] A股与海外市场公司治理差异 - A股监管更严格,信息披露更详细,平均每年召开3到4次股东大会,审议10个事项,远超海外市场 [13] - A股中小股东话语权更多,但机构参与治理热情低于港股,议案常因控股股东赞成直接通过 [13] - 海外市场关注董事会与中小股东委托代理问题,A股则聚焦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矛盾 [13] 尽责管理的实践与挑战 - 海外资管机构将尽责管理作为必选项,贝莱德等已建立完善架构和独立流程 [11] - 国内头部机构如易方达、南方、嘉实等已开展尽责管理,但多数机构意识尚未觉醒 [11] - 尽责管理侧重投后下行风险防控,与投研发掘机会形成分工,第三方机构可避免利益冲突 [12] 上市公司治理改进方向 - 机构投资者期待更多有效公开信息披露,外资尤其重视公开披露而非一对一沟通 [23] - 上市公司需提升对机构股东投票和沟通的理解,海外反对票为惯例且不影响长期关系 [23] - 负面治理事件长期影响估值,如员工持股计划不合理或关联交易风险可能导致机构减仓 [20] 监管与市场推动的估值提升 - 监管政策与投资者沟通共同推动股东回报提升,部分公司已提高分红比例或实施特别分红 [21] - 公司治理改善需长期监督,如削减关联交易后估值释放,但部分风险仍隐含于议案表决中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