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协同办公:更多公司放下了自研执着
晚点LatePost·2024-07-08 16:05

核心观点 - 中国中大型公司正从自研协同办公软件转向外采第三方产品 如比亚迪使用企微 宁德时代 陌陌迁移到钉钉 爱奇艺 华住迁移到飞书 [3][4] - 这一转变的核心驱动力是增长方式的变化 2020年以来各行业面临增长放缓 202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3% 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率为负 美股互联网中概股指数从2021年高点下降82% [5] - 第三方协同办公软件日益成熟 飞书 钉钉 企微成为中国市场主要产品 相比自研产品具有规模优势 研发团队规模更大 功能更完善 [8][9] - 自研协同办公平台成本高昂 某长视频平台自研IM+OA产品第一年综合成本近2500万元 每年运维成本1000万元 外采后成本降至数百万元 [7] - 第三方产品能更及时跟进技术趋势 如钉钉发布AI助理 飞书推出智能伙伴 提供AI应用搭建平台 [9] 行业趋势 - 协同办公软件自研热潮始于2010年前后 当时市场选择有限 企业有个性化需求 百度 华为 美团 滴滴 京东等公司都选择自研 [3] - 2020年疫情后 线上办公趋势加速 飞书 钉钉 企微快速发展 成为市场主要产品 [4] - 欧美市场经验显示 经济放缓期是企业改善管理方式 提升效率的时期 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国企业开始将资本性支出转为运营费用支出 [5] - 当前经济形势下 企业更注重利用新技术提升效率 飞书 钉钉等不断结合新技术与管理方式 如飞书推出多维表格 钉钉开放大模型选择 [11] 成本对比 - 中大型公司外采协同办公软件年成本在10万至600万元之间 自研类似产品需要至少数十人团队 年成本1500万-2000万元 不包括服务器等配套成本 [7] - 某互联网公司CIO表示 外采可降低员工研发成本 从每人每年80万降至40-50万 [8] - 自研产品维护成本高 且难以迅速响应市场变化 第三方服务更专业高效 让企业能聚焦主营业务 [10] 产品体验 - 大厂自研产品普遍体验不佳 如快手Kim添加外部人员需多步操作 拼多多Knock不能转发文件到微信 美团大象没有自研视频会议工具 [8] - 华住集团将飞书功能封装成"华通3.0" 结合自研业务系统 支持近20万员工 覆盖从客房清扫到会员服务的各类场景 [10] - 第三方产品功能更完善 如钉钉AI搜索整理碎片化信息 飞书智能伙伴积累工作记忆 WPS AI能一分钟生成PPT [9][11] 历史借鉴 - 2007-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是美国软件基础设施公司成立繁盛期 如Nutanix MongoDB Github等 [12] - 2008年后美国企业青睐成本更低的外采软件 全球云计算市场销售额从2008年470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914亿美元 增长率94.47% [12] - 当前经济环境下 专业办公软件和SaaS服务成为企业节省开支 提升效率的重要途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