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网约车平台变成出行服务公司,滴滴如何管理 200 万司机?
晚点LatePost·2024-06-27 18:54

行业转型与公司定位 - 互联网平台从轻运营撮合模式转向重运营基础设施,需承担更多社会责任[3][4] - 滴滴从科技公司转型为全国性交通运输服务公司,直接雇佣超7000人管理司机[4][15] - 网约车行业经营成本显著提升,滴滴搭建管理体系两年投入50亿元,年成本达数十亿元[19] 司机规模与结构 - 2023年中国新增1482万网约车司机,滴滴平台累计超1900万人接过单[3] - 滴滴平台日均活跃司机200万,其中80万日均在线超8小时成为全职司机[3] - 专车/豪华车司机占比仅004%,全国不足10万人[13] 司机管理体系 - 口碑值系统为核心管理工具,由出行分(出车频次)和服务分(乘客评价)构成[7][9] - 建立三层管理架构:司服经理-合作公司司管-司机队长(每40-60人设1名)[15][18] - 2000家外部合作公司管理司机,考核指标包括在线时长和安全运营[18] 司机收入机制 - 北京全职快车司机月收入约1万元(日均流水700元)[5] - 专车司机收入为快车12-15倍,豪华车超2倍[13] - 设立司机小队长岗位,每月额外收入500-1000元[11] 产品分层与定价策略 - 豪华车价格达快车3倍,专车15-2倍[26] - 推出特惠快车(08-09折)、特惠折上折(07-08折)等低价产品刺激需求[25][26] - 20+城市试行司机收入保障计划,补贴低流水司机[27] 技术应用与安全投入 - 安装超100万台桔视记录仪实现行程录音录像[19] - AI实时监测驾驶行为,触发上千安全策略[19] - 专车/豪华车每年投入数千万元进行神秘访客检查[19]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3年中国出行业务收入1750亿元,90%用于司机收入与补贴[28] - 平台抽佣比例18%-30%,受监管30%上限限制[20] - 2023年全年盈利5亿元,累计融资超1500亿元[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