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O失败的独角兽们,开始卖身上市公司
凤凰网财经·2025-03-30 21:34

并购市场趋势 - 2024年前三季度并购退出占比攀升至29%,与IPO退出渠道收缩形成鲜明对比 [3] - 2024年中国并购市场共披露8,378起事件,交易规模约20,163亿元,较2023年小幅上涨321亿元 [3] - 2025年一季度A股并购重组交易金额达920.95亿元,同比增长432% [3][7] 典型案例分析 - 开科唯识:创业板IPO失败后,被ST金一以现金收购43.18%股权,交易后控制57.48%表决权 [5][6] - 利珀科技:AI机器视觉明星企业完成7轮融资后,被狮头股份100%收购,创始人团队实现高回报退出 [7] - 芯和半导体:原计划独立IPO,后被华大九天收购控股权,或成国内EDA行业最大并购交易 [7] 投资机构退出动态 - 红杉资本通过开科唯识并购退出,获1.85亿元现金对价,持股8年后实现收益 [8] - 澎立生物被奥浦迈收购,31家投资方包括红杉、高瓴等机构实现体面退出 [9][10] - VC/PE对并购退出态度分化,早期投资者收益可观,中后期可能面临估值压缩 [7][8] 政策与地方国资行动 - 证监会2024年9月发布"并购六条",半年内A股并购重组交易达102起,总金额1,079亿元 [11][12] - 上海组建500亿元国资并购基金矩阵,安徽、湖北等地国资收购多家上市公司控股权 [13][15] - 湖北省属国资平台已拿下微创光电、上海雅仕等4家上市公司控制权 [15]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并购重组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政策鼓励设立并购基金引入"耐心资本" [12] - 地方国资通过直接并购取代传统基金招商,强化产业头雁效应 [15][16] -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企并购中占比近80%,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