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不应该再污蔑内燃机
汽车商业评论·2025-01-05 23:34

动力系统多元化发展 - 动力系统呈现多元化趋势,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PHEV)、增程式电动车和不插电混动,四种动力形式正接近平分天下的格局[4][12] - 中国式混合动力创新显著,以大电池PHEV为代表,比亚迪DM-i系统占据市场半壁江山[4][12] - 插电混动增速快于纯电动,纯电动增速呈现下降趋势[12] 内燃机技术重新定位 - 内燃机可通过使用生物质燃料、电子柴油/汽油、氢/氨等零碳燃料实现碳中和,不应被污名化[3][12] - 混动专用发动机技术快速发展,奇瑞鯤鹏1.5T发动机热效率达国际领先水平[15] - 日本车企(丰田/马自达/斯巴鲁)与中国同步推进多燃料兼容发动机研发,发动机技术重回热门领域[15][16] 中国动力系统创新突破 - 中国动力总成技术结束跟随阶段,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电机位置、变速箱档位和混动形式呈现多样化创新[19] - 扁线化电机、U-pin/X-pin技术、高电压平台等电机技术领先国际,且成本优势显著[18] - 电池领域聚焦磷酸铁锂路线,通过刀片电池等结构创新提升能量密度,兼顾安全性与成本[18][19] 市场格局与产业挑战 - 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突破3000万辆,自主品牌占比超60%,新能源车贡献显著[7][8] - 汽车出口量跃居全球第一,奇瑞等企业出口占比达50%[8] - 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同质化问题,价格战导致零部件企业利润承压[8][10] 碳中和路径探索 - 纯电动车当前未实现真正碳中和,因电力结构仍依赖煤电,需结合可再生能源发电[13] - 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推进炼油环节减碳,发电结构向可再生能源转型[13] - 零碳燃料发动机(甲醇/氢/氨)技术取得突破,吉利等公司布局相关研发[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