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澳银资本熊钢:基金账面IRR没有现金DPI支撑,就像有价无市的豪宅
投中网·2025-04-18 12:44

行业现状与数据 - 中国私募股权与创投基金存续规模已超过14.3万亿元,计入美元后整体规模可能超过15万亿元,年均新增规模接近1万亿元 [4] - 截至2021年底的年均退出规模仅维持3000亿元左右,推算2023年底累计退出规模接近4万亿元,行业整体DPI仅为23.66% [4] - 2018年至2022年间市场累计投资6万多个项目,但退出总数仅为4582个,平均退出率不足7.7% [5] - 退出率在20%-45%之间的机构只有38家,占7%左右;退出率在10%-19%的机构有100多家,占28%;绝大多数机构退出率低于10% [5] 投资策略与转型 - 投资机构需要从受托管理型GP向风险投资型GP转变,缺乏现金流和DPI退出支撑的账面IRR如同有价无市的房产 [3] - 长期和复利资本是耐心投资的基石,倾向于与创新高地且具有合理收益杠杆的国有资本合作 [3][6] - 战略选择明确聚焦收益优先,主动控制管理规模,缺乏现金流回报(DPI)支撑的账面IRR难以获得市场认可 [6] - 推动GP定位的战略转型,从传统的受托管理型GP向主动风险投资型GP演进 [6] 创新药投资分析 - 创新药领域配置比例达到70%,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需要10年时间、超过10亿美元投入,成功率不到10% [5] - 从分子式锁定为靶点并进入临床阶段通常需要4-6年时间,临床一期安全性评价成功率为52% [5] - 临床一期到临床二期有效性评价成功率为28.9%,临床三期成功率为57.8%,最终提交FDA时成功率高达90% [5] - 一款药从研究到上市的综合成功率仅为7.9%,投资时点精准锚定在临床CNC到IND之间进行投资 [5][6] 风险认知与管理 - 投资成功率在25-30%区间,投资10个项目里通常只有2-3个能成功退出,偏离理论预期的"概率魔咒" [6] - 企业在未实现商业化前主要面临内生风险,商业化后遇到外部系统风险:竞品风险、替代风险、生态风险 [6] - 化学发光诊断市场占有率突破70%后遭遇医保集采政策冲击,终端价格降幅达60%,毛利率从70%压缩至40% [6] - 投资端以技术逻辑投项目,投后管理阶段以金融的逻辑管基金,用金融的方式进行考核 [6] 国有资本合作 - 国有资本真正的核心原则是保值增值,投资过程中必须敬畏风险、敬畏周期 [3][8] - 在不适合投资的时候要有勇气和智慧进行回撤,过去十年至少有两次主动退回已到账的募集资金 [8] - 未来属于拥有清晰成长逻辑和可持续改善的管理架构、团队的机构以及具备长期视野的资本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