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模型竞争格局变化 - DeepSeek开源大模型DeepSeek-R1以性能比肩GPT-4o、成本仅为十分之一的优势改写行业规则,引发技术门槛崩塌与B端客户分流[4][7] - 政企市场快速转向DeepSeek,45%央企已完成部署,传统IT服务商(如联想、中兴)抢占订单,部分订单明确要求支持DeepSeek接口[9] - 开源模型推动国产芯片替代趋势,DeepSeek代码库显示其对英伟达CUDA框架的适配性可能加速这一进程[11] AI六小虎现状与分化 - 智谱10天内融资15亿人民币,但团队规模从高峰期1000余人收缩,多名高管离职(如李惠子、张阔)[5][7] - 百川智能转向垂类医疗领域,联合创始人焦可离职;零一万物放弃超大模型训练,拆分业务寻求融资[11] - 月之暗面调整Kimi投流策略,暂停部分安卓渠道投放;阶跃星辰成为六小虎中唯一未现高管离职的企业[11] 互联网大厂应对策略 - 腾讯全线接入DeepSeek,微信、腾讯文档等产品倒戈;百度云、阿里云等春节加班上线DeepSeek版本[13] - 大厂云服务价格战加剧,DeepSeek-V3训练成本仅4070万人民币(Llama 3的7%),采用阉割版H800芯片[13] - 字节旗下豆包坚持未融合DeepSeek,周活用户1845万仅次于DeepSeek,显示流量优势的差异化竞争[14] 商业化与市场影响 - 智谱2024年商业化收入增长超100%,中标32个ToB/ToG项目(金额1.3亿元),但DeepSeek冲击其私有化部署市场[7][9] - 行业从狂热转向理性,开源成为生存必需,商业化需扎根真实场景而非依赖政府订单或资本泡沫[14]
后DeepSeek时代:六小虎向左,BAT向右
投中网·2025-04-09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