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参与S基金市场的痛点与机遇 - 国资机构因评估定价难题对老股转让持谨慎态度 价格不确定性导致潜在追责风险是主要障碍 [1] - 当前创投基金90%依赖IPO退出 IPO放缓形成"退出堰塞湖" 老股转让需求激增但国资参与度有限 [2] - 国资基金份额转让存在流程效率问题 交易周期长与S基金时效性要求矛盾 需平衡流程固定性与交易灵活性 [2] S基金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 2024年成为国资投资S基金元年 各地政府引导基金密集设立S基金 如江西5亿、福建20亿、上海100亿、安徽28亿、成都15亿等 [4] - 行业从分散式转向系统化 建设银行牵头设立100亿银行系S基金 信达AMC及地方国资参与 [3] - 险资加速布局S份额交易 新华保险20亿受让集成电路基金份额 中国人寿50亿投资北京科创基金 [5] 政策与制度优化方向 - 国务院出台《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支持S基金发展 要求优化政府基金份额转让流程及定价机制 [4] - 业内呼吁建立市场化估值体系 通过多维评估平台解决国有份额定价偏差问题 [3] - 建议缩短国资交易招拍挂时间 推广标准化平台提升审计效率 制度优化可缩短50%以上周期 [3] 创新交易模式探索 - 非进场交易方案:参考市场化定价/地方政府平台挂牌价/GP直接接续项目包 [3] - 结构化设计可解决定价分歧 如夹层架构增强交易灵活性 [3] - 科勒资本完成2.29亿元GP主导型S交易 覆盖8项中国科技消费资产 [5] 市场参与者扩容 - 市场化母基金、保险、信托、AMC、产业集团等加速布局S策略 [3] - 国有LP逐步入场 预计2025年将有更多专业化国资S基金设立 [4] - 买卖双方标的不匹配问题突出 需协调国资考核标准与市场规律 [4]
国资心里话:不是不想接老股,而是不敢接
母基金研究中心·2025-03-19 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