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张假“欠条”,骗了120亿……
商业洞察·2025-03-17 17:20
公司背景与业务模式 - 林老板通过挂靠中字头城建央企成立城建六局,以每年12万品牌管理费换取央企品牌使用权,实际控制经营[3] - 2015年央企股东成立城建保理公司,设定5年1亿利润目标并承诺经理人20%股权激励[4] - 城建六局与城建保理因共同股东关系形成业务联动[5] 票据融资操作手法 - 利用"央企背景"在河北银行通过虚假商业承兑汇票融资,涉及金额86.5亿[18] - 操作链条:城建六局开票→第三方公司背书→农信社贴现→农商行再贴现→河北银行最终兑付[15] - 银行内部存在系统漏洞和人为配合,出现未见票先付款的违规操作[16] - 资金闭环后实际到账率96.24%(50亿融资实收48.12亿),中间环节截留1.88亿[21] 风险暴露与处置 - 2016年央企股东实际变更为民企导致信用基础丧失[26] - 风险暴露后仍顶风操作新增50亿融资并更换挂靠主体[28] - 最终涉案人员因骗取贷款罪获刑,最高判处无期徒刑[31] - 城建六局涉及1527次被执行、153次失信记录,4.96亿不良资产打包转让给AMC[33][34] 行业影响 - 涉事银行因违规票据业务被银保监会罚款1080万元[24] - 同类模式导致该银行累计损失超120亿,涉及多家"央企背景"企业[22] - 票据融资过程中存在多方利益分配:银行利息、保理手续费、中间商1-2%好处费及内部截留[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