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最高容亏50%,无锡国有基金出大招
母基金研究中心·2025-03-10 17:08

无锡国资基金政策创新 - 无锡国资委出台《实施办法》,明确基金尽职免责适用情形及风险容忍机制,被业内称为"全国最宽容的创投基金政策" [1] - 政策亮点包括:基金层面最高容亏率50%(种子/天使类)、30%(创投/产业基金)、20%(并购基金),优于广州单项目100%容亏但基金整体50%容亏的突破性设计 [1][2] - 优化决策流程:国资LP代表需7个工作日内明确意见,允许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前提下延长存续期 [1][2] 考核机制改革 - 取消单一年度考核,改为与基金全生命周期评价结合,减轻决策人员因项目亏损被追责压力 [2] - 对投向本地"465+X"产业集群或"卡脖子"项目的基金适当延长存续期 [2] - 江苏省政策明确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转向综合评价基金整体运营效果 [6] 国家政策导向 - 国务院"创投17条"提出改革政府基金考核机制,按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考核国资创投机构 [3] - 2024年国办1号文要求建立健全容错机制,容忍正常投资风险,不简单以单项目盈亏作为考核依据 [3] - 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存续期最长可延至15年,较一般股权基金延长近一倍 [3] 行业实践进展 - 57%主流引导基金已建立尽职免责机制,30%正在筹建,容错机制覆盖投资风险补偿、考核优化、免责政策三类 [5][6] - 深圳试点"基金+保险"模式,通过15年保险期限分担种子期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风险 [5] - 湖南省立法规定大学生创业失败可免还基金投资,明确国资创投尽职免责情形 [5] 行业痛点与突破 - 当前国资基金面临"投早投小"功能要求与审计风险处置的双重压力 [4] - 2024年出现国资LP批量起诉GP现象,主因基金到期考核机制倒逼强制退出 [3] - 深圳、湖南等地率先探索发展"大胆资本",通过立法或政策支持国资基金试错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