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比亚迪通过高强度研发投入(3年从106亿增至542亿)和技术创新(易四方、云辇等)推动高端品牌(仰望、腾势、方程豹)布局,但市场表现不及预期,20万以上车型销量占比从2020年18%下滑至10% [13][15][24] - 高端化受阻主因包括:技术驱动而非用户需求导向的产品定义(如仰望U9赛道表现不佳、腾势Z9空间折损)、产品定位割裂(如N9"可城可野"口号)、技术等级叙事被中端车型(汉L/唐L)参数突破稀释 [29][36][39][45][55] - 公司20万以下市场依赖度高(占比80%),单车收入降至14.5万元,与高研发投入形成财务压力 [25][26] 研发与技术投入 - 研发投入3年增长411%(106亿→542亿),研发团队从4万扩至12万,年报研发项目从2页增至6页 [13] - 技术矩阵包括易四方(四电机驱动)、云辇(底盘系统)、DMO(越野平台)等,差异化配置于高端品牌(如仰望U8搭载云辇X,腾势Z9GT用易三方) [22][23] - 目标通过技术溢价攻占20万以上市场(占行业利润80%),但实际20万以上销量占比反降8个百分点 [15][19] 高端品牌市场表现 - 仰望U8:上市4个月销量破5000辆后放缓,终端优惠超10万元,累计交付过万台 [6][32] - 腾势:D9 MPV成功后,N7/N8未达预期(N7降价8万),Z9GT DM月销从3000+跌至不足1000辆 [11][39] - 方程豹:豹5降价5万保销量,豹3售价下探至14万,高端形象弱化 [12] - 三大高端品牌合计销量19万辆,占公司总销量不足5% [24] 产品定义问题 - 技术优先导致场景错配:仰望U8越野功能(应急浮水)成功,但U9赛道表现不佳;易三方技术(圆规掉头)对主流用户低频 [30][36][39] - 空间与定位矛盾:腾势Z9GT因三电机布局牺牲后排空间,5.2米车身稀释驾控标签 [43][44] - 设计割裂:N9混动SUV强调"可城可野",U7行政轿车配运动外观,与奔驰EQS教训重复 [46][49] 市场竞争环境 - 20万以下市场面临合资品牌降价(如比亚迪10-15万SUV市占45%)、新势力下沉(零跑、小鹏)挤压 [18] - 华为验证技术高端化路径:车BU 7000人团队研发ADS智驾/激光雷达,问界M9成50万级销冠带动车BU盈利 [20][21][22] 战略矛盾 - 中端车型汉L/唐L搭载10C闪充(810kW电机)突破参数,冲击高端品牌技术溢价叙事 [52][55] - 工程师文化导致"技术信仰优先",用户需求调研权重不足 [50][51][61]
比亚迪的高端化,只做对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