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启明|2025年再度隐债问责释放什么信号?
中信证券研究·2025-04-30 08:06
财政部通报隐性债务典型案例 - 2025年4月18日财政部通报六起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 这是2022年以来第五次通报 问责范围扩大至违规捆绑包装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化债不实、保底量和最低量保证、通过国企垫资和筹资等方面 [1][2] - 本次通报涉及隐性债务金额43 70亿元 为2022年以来历次通报中规模最低值 问责地区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河南、云南和青海 其中仅河南省非化债重点省市 [3] - 通报时间点为2022年以来最早 此前2022年在5月和7月通报 2023年为11月 2024年在9月 [2] 政府遏制隐性债务的决心 - 通报案例彰显政府"遏增化存"的明确态度 强调防止一边化债一边新增 自2024年11月新增10万亿化债资金后 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已得到缓解 [4] - 2023年4季度一揽子化债政策实施后 城投债融资用途限于借新还旧 市场整体呈现净流出趋势 [5] 城投融资趋势预判 - 3号指引规范了城投转型后的发债要求 叠加财政部最新问责案例 预计短期内城投市场融资将维持偏紧趋势 [1][5] - 尽管市场对城投融资边际宽松的讨论增加 但政策层面仍体现融资管控态度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