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日本化趋势 - 日本短剧市场从2023年开始兴起,本土化短剧如《お嬢様のパワハラ退治》凭借爽文情节成为平台观看量最高作品之一 [2] - 日本年轻人短剧APP渗透率高,新剧上线时相关APP常登顶Google Play和App Store榜单 [4] - 中国短剧平台从北美转向日本市场,初期以译制剧为主,如《龙年大吉之衣锦还乡》通过"打脸"剧情吸引日本观众 [5] 产业链机会与运作模式 - 译制剧催生翻译兼职,市场价格为350元/部或按分钟计价,但内容同质化严重 [4] - 自制剧采用"中国投资+日本承制"模式,本土化改编国内爆款剧本,需调整文化差异情节(如精神病院桥段改为别墅软禁) [5][9] - 拍摄成本控制严格:演员通过LINE或事务所招募非活跃艺人,场地选择注重性价比 [10] - 导演门槛极低,摄影师阿药从零经验起步,组建工作室后单日收入达3000元 [14][15] 跨国合作痛点 - 中日团队工作节奏冲突:中国方要求15小时/天高强度拍摄,日本灯光师后期消极怠工 [17] - 制作周期压缩至45天极限,承制方需协调商务与拍摄双重压力 [20][21] - 文化差异导致服装审美分歧(优衣库风格vs戏剧化造型)及导演行为争议(掀裙子事件引发报警) [22][25] 市场竞争格局 - 日本本土企业加速入场:DMM.com年投资20亿日元,吉本兴业计划年推50个项目 [26] - 电视台资源倾斜:朝日电视台合作剧《大富豪のバツイチ孫娘》登顶应用商店榜首 [27] - 中国平台面临本土化挑战:日本团队倾向传统长剧剪辑模式,难以掌握短剧拆分节奏 [30] 内容制作特点 - 日本短剧仍保留匠人精神,但叙事保守,如《最后一课》被评价为"压缩版长剧" [30] - 韩国市场成为新目标,制片方已筹备6月上线韩语短剧,看好其霸总题材潜力 [33]
我在日本给「大小姐」拍短剧
后浪研究所·2025-04-22 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