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仅退款"政策已从消费者权益问题演变为商业模式和制度层面的讨论,涉及电商平台、商家和消费者三方利益平衡 [2][16] - 调研显示180位消费者中仅28%使用过"仅退款"功能,但超60%支持取消该政策,70%认为应增加限制条件 [8][9] - 政策争议焦点在于:支持方认为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和行业恶性循环,反对方强调其保护弱势消费者权益的作用 [12][13][14] 消费者调研数据 - 受访者月均网购消费分布:500-2000元占比近50%,200-500元和2000元以上各占25% [4] - 实际使用"仅退款"的消费者仅50人(28%),未使用者达130人(72%) [8] - 反对取消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担心维权成本上升(36%),典型案例包括60元运费仅获12元运费险补偿等情况 [14] 行业专家观点 支持取消方 - 律师指出政策导致商家维权困难,法院积压数万起相关案件,并抑制原创产品开发 [18][19][20] - 零售专家认为政策破坏平台与商家对等关系,形成"品质下降-退款增加"的恶性循环 [20][27] - 经济学家指出政策引发四大连锁反应:廉价电商盛行、赔本经营、售后简化和劣币驱逐良币 [20][26] 反对取消方 - 消费者代表强调政策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价值,特别是处理货不对板商品时的效率优势 [21] - 数据显示36%消费者认为取消政策将增加维权难度,尤其对老年人等不熟悉规则群体不利 [14] 政策调整影响 - 短期将提高消费者维权成本,但长期可能通过平台加强售后投入改善权益保护 [23] - 平台需从价格优先转向品质与成本并重,商家需建立产品+增值服务的新模式 [26][29] - 可能重塑平台与商家关系,减少冲动消费,促进行业理性发展 [27][28] 解决方案建议 - 平台层面:加强入驻审核、建立投诉反馈机制、赋予优质商家售后自主权 [31][35] - 技术层面:采用数字技术实现精细化纠纷处理,壮大售后客服团队 [35] - 监管层面:简化网络诉讼流程、建立平台规则备案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 [37][38]
该不该全面取消“仅退款”?
吴晓波频道·2025-04-26 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