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再论:观念总是被用来打破的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2025-02-15 14:39

行业与公司研究核心观点 - DeepSeek在2024-25年通过架构设计和算法优化显著提升AI领域资源利用率,缩短中美技术差距并打破美国垄断,导致英伟达等AI类股票大幅下跌 [1]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份额每提升1个百分点,高端化趋势将加速,西方"技术垄断溢价"和"品牌溢价"模式面临挑战 [1] - 90-00后年轻一代在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上超越前代,成为科技领域突破的主力,如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1985年生)等 [1] - 2025年A股市场活力因DeepSeek、宇树科技机器人、《哪吒2》等颠覆性创新事件而显著增强 [1] 价值投资理念反思 - 巴菲特选股标准(ROE≥20%、PE<15倍、毛利率≥40%)在美股和A股适用性极低:美股七巨头平均PE达50倍,市值占比28%,但均不符合传统价值投资标准 [2] - A股市值前500家公司平均PE 30.9倍(中位数18.7倍),ROE仅10%,远低于美股市值前500家ROE 33.7%的水平 [2] - 2010-2024年美股12.5%公司创造全部净财富,87.5%公司净财富贡献为0,凸显"千里马"稀缺性 [2] - A股连续5年盈利增速超20%的公司占比从2006-2016年的1.2%降至2023-24年的0.48% [3] 科技产业与传统产业分化 - 美股市值前十已无传统企业,科技企业贡献标普500指数52%涨幅,传统价值投资策略跑输指数(巴菲特近5年年化回报15% vs 标普500的20%) [3][6] - AI技术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投资逻辑需从确定性(价值投资)转向不确定性(风险投资),类似2000年互联网泡沫后BAT的崛起路径 [3] - 美股科技股高估值隐含风险:标普500 PE从2011年14倍升至2024年29倍,七巨头未来盈利增速若下滑可能引发泡沫破裂 [7][10] 长期投资有效性挑战 - 美股上市公司平均寿命仅14.5年(中位数8.9年),80%公司最终退市,成分股指数通过新陈代谢维持活力 [4] - A股十年十倍股占比从1996-2020年的5%骤降至2024年的0.24%,房地产周期下行拖累50多个关联行业利润 [5] - 经济周期冲击显著:2021年后A股主动权益基金规模下降40%,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下降44.1%同步 [4][6] 资本市场结构差异 - A股市值后50%公司成交额占比长期超20%(美股<3%),300亿以下市值公司交易占比63.4%但利润贡献仅13.2% [6] - 沪深300指数2012-2024年年化涨幅4.1%,盈利增长贡献2.5%,估值贡献1.6%,PE从10.5倍升至12.7倍 [6] -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30%以上,但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低,险资权益配置比例仅10-15%(欧美达50%+) [9][10] 投资策略演变趋势 - 量化私募崛起反映传统多头策略失效,多资产配置策略在盈利下行周期更受青睐 [7] - 全球资本流动新动向:2021年后欧美资本涌入日本套利,类似90年代日本投资中国人口红利 [10] - 投资需动态调整:但斌从技术分析转向价值投资,再转向美股七巨头及ETF,体现策略迭代必要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