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胖东来光环失效?永辉“胖改”半年降热度,供应商直言“难持续” | BUG

永辉超市调改效果分析 客流与运营现状 - 永辉超市"胖改"门店初期客流激增,如北京石景山喜隆多店开业首日进店5万人次,首月累计客流超90万人次,调改后客流量提升近6倍[7] - 半年后客流回归平淡,网红产品如DL橙汁、芋泥奶包等不再缺货或抢购,部分门店周末也未出现爆满情况[10] - 大兴区鸿坤广场店客流相对集中于熟食区,但顾客反馈服务缺乏热情,存在员工穿工服抽烟等管理疏漏[10][12][13] 供应链与商业模式挑战 - 公司推行"裸价直采"政策,取消中间商和供应商收费,但供应商反映该模式长期不可持续,超市端以薄利或零毛利运营导致短期亏损[15] - 直采模式对超市资金链形成压力,若账期缩短需大量资金支持,若账期延长则挤压供应商利润空间[15] - 品牌方通过产品减量定制化降本应对裸价直采,如减少克数、小包装等,部分产品利润接近清零[16][17] 员工待遇与调改深度 - 调改后员工薪资涨幅超20%,但对比胖东来差距显著:永辉店长最高工资2.2万元vs胖东来7.8万元,普通员工6500元vs胖东来9886元[18][19] - 员工休假制度差异明显,永辉月休4天+年假10天,胖东来员工年假达150-180天[18] -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公开批评永辉调改不彻底,指出郑州信万店月盈利200万元却未用于涨工资,强调企业应先生存而非追求利润[21] 战略定位与行业观察 - 2024年公司预亏14亿元,扣非净亏22.1亿元,行业分析师认为其"选择性胖改"未触及核心,可能转向中低端自有商品+十元店模式[22][23] - 胖东来帮扶产业链耗资巨大(无偿帮扶8300万元,自有品牌销售损失19亿元),永辉当前财务压力难以复制该模式[15][22] - 调改未解决原有定位与胖东来中高端模式的冲突,员工福利和企业文化转型滞后制约团队活性[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