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进入外卖市场的战略意图 - 国内电商市场竞争激烈,七大平台主导市场,京东面临流量不足和DAU远小于MAU的困境,工具属性较强[3] - 京东重启外卖、出行等新业务提案,旨在拓展新流量入口提升用户活跃度,这些提案曾因成本高和验证周期长在2022年被搁置[3] - 即时零售是少数保持高速增长的领域,京东和美团都视其为重要战场,京东在"快"的心智优势被美团即时履约网络稀释[3][4] - 京东希望通过外卖业务改变用户心智,当用户急需商品时能第一时间想到京东[5] 京东外卖业务发展规划 - 管理层设定两年考核周期,第一年重点在模型落地和基建搭建,第二年考核订单量和交易规模[6][7] - 若未达预期目标,可能调整资源投入或终止项目,类似京喜等业务[8] - 外卖业务难度低于社区团购等创新业务,商家签约周期显著缩短,如茶饮品牌仅需一个月[8] - 目前订单量500-600万/日,其中餐饮订单约一半,远低于美团的六七千万单[9] 京东外卖业务现状 订单结构 - 品类分为茶饮(20元客单价)、简餐(45-50元)和火锅团餐(80元)[10][11] - 茶饮增速放缓,餐食类占比提升[12] - 覆盖140多个城市,但实际供给覆盖仍有很大改善空间[14] 用户获取 - 主要针对大学生和Plus会员发放代金券,价格比美团低7-8元[14] - 微信体系成为重要流量来源,95%概率在微信支付后显示京东外卖代金券[16] - 90%订单来自京东主站页面,入口较深[20] 骑手端 - 全国约9万骑手接单过外卖订单,其中专职骑手约1.3万(15%)[18] - 专职骑手主要来自京东物流转岗,新招募进展缓慢约2000人[19] - 推出首单20元激励和三单每单20元持续激励吸引骑手[18] 业务挑战与瓶颈 - 履约配送能力开始出现不稳定,可能成为增长最大瓶颈[21] - 外卖高频、集中峰值的特性与京东原有配送模式不同,缺乏相关基建和经验[21] - 订单量若达1000-2000万/日,系统可能崩溃,需要完全不同的结构和管控模型[22] - 餐饮页面产品设计存在问题,影响商家设置营销活动效率[24] - 招商标准较严格,暂未纳入档口店铺,限制订单量提升空间[24][25] 补贴策略与亏损 - 当前单均亏损约6元(12%亏损率),60%用于商品补贴,40%用于运费补贴[28] - 补贴结构不健康,全部由平台承担,未来计划引导商家和品牌方分担[29] - 补贴对茶饮和简餐效果明显,但对高价品类如火锅影响有限[30] - 补贴策略粗放,难以做到精准投放和细粒度比价[31] - 补贴带来的增长可能难以持续,一旦停止用户可能回归原有平台[32] 业务协同与用户心智 - 高频外卖用户访问次数提升但停留时间短,未显示明显电商浏览行为[26] - 计划通过评价页面发放商品满减券联动电商业务,但预期转化率不高[27] - 外卖业务核心增量仍需依赖主站流量或独立端产品,但后者投入有限[27] - 改变用户心智难度大,美团饿了么已深耕十余年形成固定认知[8][33] - 仅靠补贴难以撼动现有竞争壁垒,需要差异化定位或效率体验代差[34]
十问十答:刘强东送外卖!京东葫芦里卖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