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核心内容 - 《行动方案》由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聚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两大核心要点[2][3] - 提出18条重点举措,覆盖跨境结算、汇率避险、融资服务、保险保障、综合金融服务五大领域[2][3] - 旨在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推动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双循环发展[3][4] 五大领域具体措施 跨境结算效率提升 - 优化外汇业务管理模式和展业流程[5] - 完善企业集团全球资金管理体系[5] - 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及应用场景[5] - 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全球网络覆盖[5] 汇率避险服务优化 - 开发多样化汇率避险产品和服务[6] - 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6] 融资服务强化 - 集聚跨境银团贷款中心和业务[6] - 试点贸易再贴现窗口业务[6] - 拓展境内外双向融资渠道[6] - 运用区块链技术规范供应链金融[6] 保险保障加强 - 加大出口企业保险支持力度[7] - 提升出口信用保险保单服务能级[7] - 提供高质量再保险服务[7] 综合金融服务完善 - 增强重要金融平台全球资源配置功能[8] - 提升全球资产管理便利化程度[8] - 完善各类综合服务平台功能[8]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意义 - 服务实体经济:通过金融工具创新降低企业国际化运营成本,支持海外市场拓展[9] - 增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深化金融制度型开放,强化"一带一路"金融支持能力[9] -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跨境使用便利度,构建全球循环使用的贸易投资服务体系[9] - 提升金融机构国际化水平:加速中资金融机构海外本土化运营[9] - 强化风险防控:运用大数据、AI等技术提升跨境资金流动监测能力[9] 政策背景与专家观点 -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10][12] - 2024年《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完成15年来首次全面修订[12] - 专家建议从资源配置能力、金融科技赋能、多中心联动等方面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11][12]
陆磊:国际化程度有效提升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主要方向|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2025-04-26 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