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戈:应将应对价格下行作为更重要政策目标|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2025-04-26 18:02
宏观经济量价背离现象 - 中国实际GDP增速稳定在5%左右合理区间,但CPI、PPI等核心价格指数持续低位运行,价格总水平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1][2] - 中央已将"推动价格温和回升"纳入未来政策目标,应对价格下行成为重要政策方向 [1][2] 企业行为与价格策略 - 部分企业采取"以价换量"策略,通过降价扩大生产以维持市场份额,经营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向"亏损最小化" [2] - 工业及制造业部门普遍存在价格调整行为,持续价格下行可能削弱市场信心 [2] 国际经验与政策启示 - 日本1990年代房地产调整后出现实际GDP稳定但GDP平减指数持续下行的"剪刀差",初期政策侧重实际GDP,后期转向锚定0%-1%通胀目标 [2] - 日本最终确立2%通胀目标为政策"下限",超常规刺激政策持续至目标达成 [2] 中国政策目标与执行 - 中国长期将3%价格目标视为上限而非下限,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GDP量"的权重高于"价" [2] - 2025年实现5%实际GDP增长目标需常规政策力度,但GDP平减指数转正需超常规政策支持 [3] 技术进步与政策考量 - 工业革命时期技术进步推动供应端改善导致价格普遍下降,显示技术对价格的抑制作用 [4] - 政策需兼顾增量与存量效应,居民存量财富中60%与房地产相关,房地产市场稳定对消费信心至关重要 [4] 政策建议与实施重点 - 需提升价格指标在政策中的权重,采取更强力措施平衡消费与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 [4] - 日本案例表明政策力度不足会延长调整周期,中国需避免类似政策羸弱问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