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跑马拉松,状况百出
盐财经·2025-04-21 18:08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 - 赛事背景为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道全长21.0975公里,包含复杂地形如6个左转道、8个右转道、最高9°坡道及减速带碎石等障碍[18] - 比赛遭遇极端天气干扰,原定4月13日的赛事因十级大风推迟,开赛前又遇降温降雨导致赛道积水[12][13][14] - 20支参赛队伍中仅6家完成比赛,完赛率30%,多数机器人在赛程前半段即退出[24] 参赛机器人技术表现 - 冠军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完赛,平均配速7-8km/h达人类业余水平,中途摔倒但比预期快半小时[28][29][32] - 亚军松延动力N2(小顽童)身高1.2米,采用18自由度设计,配备特制29码跑鞋缓解结构损伤[33][34][36] - 季军卓益得"行者二号"采用肌腱驱动技术,续航达6小时/100km,比赛中两次更换机器人[37][38] - 宇树G1起跑即故障未完赛,赛后公司声明非官方参赛[9][24] 核心技术挑战 - 21公里赛程需完成约25万次关节运动,对关节精度、热管理、电源系统等构成极限测试[18][19] - 主要采用跟随模式(人类领跑)和遥控操作,环境适应仍需机器人自主完成[41][42] - 比赛中频繁出现硬件故障:天工摔倒、旋风小子掉头、小顽童头部损伤需绷带固定[42][44] 行业发展阶段 - 赛事反映人形机器人仍处早期,被比作"蹒跚学步的孩子参加奥运会"[19] - 技术体系分三个维度:大脑(AI决策)、小脑(运动控制)、肢体(本体执行),当前比赛主要测试"小脑"能力[56][57][58] - 中国计划2025年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批量生产,被视作继新能源车后的十万亿级产业[59][61] 赛事产业价值 - 提供稀缺的真实场景测试数据,弥补实验室模拟器、视频数据的局限性[53] - 推动企业成立专项组攻克长跑技术难题,如天工团队优化算法提升地形通过能力[50] - 部分头部企业如智元机器人选择不参赛,认为应聚焦"文官"智能而非运动能力[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