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策略的三大转变 - 从激进策略转向重点策略:美国初期基于贸易逆差对每个贸易伙伴加征互惠关税,后转变为将关税作为谈判杠杆,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支持此方式 [4] - 行业层面的关税调整:汽车行业获得灵活性,允许美国制造的零部件从关税中扣除,消费电子产品获得豁免,但半导体组件可能被加征关税 [4] - 从广泛加征关税转向聚焦中国:美国暂停对除中国以外所有国家的互惠关税,WTO应对中国经济模式面临挑战,全球经济出现扭曲 [4] 中国对美国依赖减少 - 中国对美国作为出口市场的直接依赖减少,通过第三国仍依赖美国的终端需求 [5] - 中国对美国技术的依赖降低,因此对与美国谈判的紧迫性感受较低 [5] 贸易逆差与关税调整 - 改变中国经济模式及解决贸易失衡的结构性问题被认为不可能,谈判可能需要聚焦于降低贸易逆差或达成管理贸易安排 [6] - 一项法案提议终止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地位,对非战略商品征收至少35%关税,对战略商品征收至少100%关税,分五年逐步实施 [7] 90天内达成高质量协议的挑战 - 美国在90天内阻止中国投资和转运非常困难,最快达成的简单贸易协议也需一年谈判,当前策略可能是争取与更有前景的国家达成初步成果 [8] - 可能重新包装现有承诺,将旧有协议纳入新框架 [9] - 一些国家的90天谈判期限可能延长,增加最终关税水平的不确定性 [10] 非关税工具与金融脱钩 - 中国最有力的非关税工具是出口管制制度,特别是对稀土的出口管制 [11] - 美国可能使用金融体系作为工具,但切断中国银行业对美元使用不太可能 [11] - 特朗普政府可能通过行政命令限制中国公司在美国市场交易,或将更多中国上市公司列入制裁名单 [11] 美国与贸易伙伴的谈判策略 - 美国通过提高关税剥夺市场准入,只有在对方做出足够让步后才考虑下调部分关税 [12] - 中国建立更稳定的经济关系,包括供应链和投资关系,并积极签署传统贸易协议如RCEP [12] 美元估值与资本流动 - 特朗普认为美元估值过高,但未采取实际行动,投资者因政府激进举措不愿投资美国资产,美元对欧元和其他货币价值下降 [14]
美银专家深度解析:美国“互惠关税”冲击下,中美贸易谈判如何破局?
贝塔投资智库·2025-04-21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