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医药行业现状 - 自2021年6月以来港股医药板块持续深度回调,但行业基本面保持稳固,呈现价格逻辑与价值逻辑的割裂 [3] - 短期股价受宏观环境与市场情绪压制,长期价值取决于创新药械的现金流潜力,当前市场对国产创新药械的全球竞争力持悲观态度 [3][4] - 港股医药板块连续4年下跌,恒生医疗指数(HSHCI)估值已低于历史底部水平,仅为美股/A股可比公司的50%-60% [19][26] 行业长逻辑分析 - 医药行业具备"永远朝阳"属性,核心驱动力来自人类对健康的刚性需求及"经济+科技+老龄化"三因素共振 [5] - 中国医药卫生支出占GDP比重持续攀升,过去20-30年保持稳健增长,头部企业盈利稳定并孕育长牛标的 [10] - 深度医改通过反腐/集采/内卷倒逼产业升级,释放资源投向创新领域,类似美国HATCH-WAXMAN法案效应 [16] 业绩表现与创新突破 - 2024年Q1港股114家医药公司合计营收1.94万亿港元(+7.7%),净利653亿港元(+56%),18A生物科技公司营收从2018年12亿增至2023年404亿 [11][12] - 国产创新药国际授权交易爆发:2017-2020年仅5项高价值交易,2021-2024年7月达33项,中国成为ADC/双抗/CART全球创新策源地 [14][17] - 高值耗材领域过去10年增速显著超越行业整体,未来10年仍将维持超额增长 [16] 宏观压制因素边际改善 - 美联储加息周期临近尾声,核心CPI回落至3.5%以下且失业率加速上行,降息预期强化将缓解港股流动性压力 [21][22] - 中国房地产销售萎缩速度放缓,对宏观经济的拖累效应边际减弱 [22] - 恒生指数2024年1月见底回升,恒生医疗7月破位后快速反弹,显示市场情绪可能触底修复 [24][26] 潜在投资机会 - 极端低估状态与基本面持续改善形成背离,存在"估值修复+内生增长"双击空间 [26][27] - 创新药械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突破潜力,政策环境加速行业优胜劣汰 [4][16] - 生物科技公司营收增速远超行业均值,正从亏损转向盈利拐点 [11][12]
港股医药:行到水穷处,静待云起时
青侨阳光投资交流·2024-07-31 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