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清:很多人低估了《民营经济促进法》的价值,不要用“救市”的心态看法律出台
凤凰网财经·2025-05-02 22:11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作 为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该法的出台引发巨大关注。 这种转变的核心意义在于"确定性"。现在法律成为底线,任何政策出台前必须经过法律审查,如果违反 《民营经济促进法》,责任主体可能直接面临违法追责。这种从"政策约束"到"法律约束"的跨越,相当 于给民营企业家发了一张"护身符",以前遇到不公平待遇只能找相关部门反映,现在可以直接用法律维 权,这是质的区别。 凤凰网财经:在您看来,这部法律将从哪些方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邓海清: 我认为优化会体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是打破市场准入的隐形"玻璃门"。之前政策上一直在提"公平竞争",但实际中,民营企业仍可能面 临一些隐形门槛和选择性执法的现象。地方政府政策落实有时候取决于执法者的主观判断,而这部法律 通过建立统一的法律审查机制,将从根本上约束政策制定和执行部门的行为。这种法律层面的约束将有 效消除以往政策执行中的不确定性,法律压力会倒逼规则公平。 第二是缓解融资"老大难"的问题。过去在金融市场上,国有企业跟民营在融资成本上有差别, 有了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