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元化资金保障能源绿色转型——“政府+市场”的双重融资策略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2025-05-03 17:47

文章核心观点 - 绿色能源转型是中国经济“超额”增长重要发力点,在“双碳”目标下,需利用政府财政与市场资金双重主动性,用少量资金撬动巨额投资,实现绿色能源转型背景下经济稳定增长并提前至2040年实现碳中和 [1] 全球能源转型与中国“双碳”目标的资金命题 - 全球能源体系正经历绿色革命,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结构中份额将接近50%,为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未来全球清洁能源年均投资需从2022年的超1.7万亿美元增至4.3万亿美元 [3] - 中国自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后,能源转型紧迫性与资金需求矛盾凸显,提前至2040年实现碳中和需重构能源、产业与经济结构,核心是应对资金供给结构性矛盾,需创新政策工具破解融资困局 [3] 解析绿色转型资金缺口 - 2024 - 2040年间政府每年至少需填补3万亿元资金缺口至绿色能源领域,以实现或提前实现“双碳”目标,测算基于维持5%的GDP增速与3%的能源转型贡献率,覆盖多个关键领域 [5] - 2025年国家电网预计全年投资超6500亿元,由集中式新能源装机外送需求驱动,但中央财政直接投入能源占比不足8%,地方政府专项债与绿色国债协同效应未完全释放,财政资金杠杆撬动效率待提升 [5] - 绿色能源行业发展使资金需求逐年增加,资金融通主要来自政府财政,通过多种渠道筹集,但仅靠政府融资不够,需市场力量合力撬动资金实现绿色转型 [5] - 2016 - 2024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呈“国有主导、短期化、同质化”特征,国有资本占比超40%,民营企业发行占比不及10%,2024年国有资本占比达69.88%,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受限 [6] - 绿色债券期限错配问题突出,3年期以下债券近九年平均占比58.4%,导致资金难以精准注入关键环节,抑制市场化活力 [6] 平衡政策工具绿色领域效能 - 中央财政政策目标为“稳增长、防风险、促转型”,2024年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本级支出实际占比约12.5%,对地方转移支付占比约87.5%,预计今年中央本级占比下调20个基点,地方实际使用比重超八成,中央财政注资需找平衡支点 [7] - 地方专项债有更强市场化适配性,如广东省2023年发行的绿色专项债票面利率较同期国债低20个基点,资金定向支持区域特色产业 [7] - 应采用“中央引导 + 地方创新”模式,中央从“输血者”转向“风险共担者”,设立国家级绿色转型债券或基金,如发行十年期3%固定利率绿色国债,撬动社会资本跟投,支持可再生能源前沿技术革新 [7] - 新能源产业有强大产业链带动效应和显著经济稳定乘数效应,与国家战略契合,有望成为中央财政政策关键着力点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