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56.62亿元,同比增长15.2%,但净利润亏损15.95亿元,同比下跌226.8%,为上市十年首度亏损 [1] - 亏损主因包括研发费用增至15.4亿元(同比增59.5%)及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导致投资损失8.2亿元 [4] - 公司长期储备至少10亿美元资金支持AGI和AIGC业务发展,并计划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4] AI技术布局与成果 - 2025年密集发布多款大模型:1月推出天工大模型4.0,2月发布3D生成模型Matrix-Zero和短剧视频模型SkyReels-V1,3月开源工业界多模态模型Skywork R1V及音乐模型Mureka O1,4月升级Skywork-R1V 2.0 [3] - Mureka O1模型性能超越Suno,被称"音乐圈DeepSeek" [2] - 多模态推理模型Skywork-R1V 2.0因高考题目测试表现获"能考上985的AI"评价 [1] - 2023年4月发布千亿级大语言模型"天工",为国内首批入局"百模大战"企业 [3] 战略转型与行业定位 - 游戏业务营收占比从90%以上降至2024年的9.6%,全面转向AI赛道 [6] - 采用"红海找蓝海"策略,聚焦细分领域如AI短剧、音乐、3D生成,海外收入占比达88% [9] - 2022年ChatGPT热潮后加速AI布局,覆盖搜索、社交、游戏等全场景应用 [8][9] 行业竞争与挑战 - 国际科技巨头2025年AI投资计划:亚马逊1000亿美元、微软800亿美元、谷歌750亿美元、Meta 600-650亿美元 [11] - 国内阿里宣布未来三年AI投入超3800亿元,昆仑万维研发规模相对较小(2024年15.4亿元) [11] - AI Agent成为新竞争焦点,公司2024年推出通用计算机控制框架Cradle,但行业仍处生态建设早期 [14] 资本市场与人才动态 - 2023年5月股价从ChatGPT爆火前的14.13元最高飙升至70.61元 [10] - 机构投资者持股家数从414家降至不足百家,部分因技术高管颜水成卸任研究院院长 [18] - 当前估值逻辑更看重技术突破而非短期商业化,OpenAI 2024年收入仅37亿美元 [11][12]
国内最早的AI大模型公司已经开始亏损了
凤凰网财经·2025-05-05 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