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政策成效 -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核心驱动力为2015年5月启动的"中国制造2025"十年计划,聚焦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10个重点领域,通过举国体制提升技术与生产力 [1] 造船领域 - 2024年中国企业造船订单量达4650万CGT(修正总吨),占全球70%,韩国仅为中国五分之一,美国未进入前列 [4] - 中国凭借劳动力成本低、钢铁采购价格优势,持续扩大订单份额,造船业直接关联军事力量,美国已对中国籍船舶征收手续费 [4][6] - 美国造船业严重弱化,无法满足军舰新建与维修需求,反映制造业整体衰退 [6] 太空开发领域 - 中国成为全球唯一独立拥有载人空间站的国家,并实现月球背面登陆及样本采集 [7][8] - 美国载人航天计划"阿尔忒弥斯"延期,NASA面临成本削减压力,中国在火箭发射次数上10年增长近4倍至66次(2024年),但美国以SpaceX为主力达150次,中国在发射成本与超大型火箭技术仍落后 [8][10] 汽车产业 - 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量占全球50%,宁德时代占据车载电池市场38%份额,前三大中国企业合计市占率达60% [12] - 中国通过激烈市场竞争提升电动车价格与质量竞争力,供应链优势显著,未来可能全面超越美国 [12] 半导体行业 - 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仅20%(2023年),远低于70%目标,尖端制程仍落后台积电,但在成熟产品领域占全球产能24% [13] - 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企业加速技术自产化,长江存储65%设备、85%材料已实现国产 [13] 政策背景 - "中国制造2025"选择10个重点领域与23个品类,旨在2049年成为制造强国,直接引发美国对华技术管制升级 [14]
验证中国制造2025(上)造船份额70%,EV掌握主导权
日经中文网·2025-05-06 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