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背景与公司概况 - 公司是国内首家增程式倾转旋翼eVTOL货运无人机制造商,在半年内完成三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达近亿元 [1] - 在政策推动下,中国低空经济正从概念验证迈向规模化商业应用,摩根士丹利预测2040年全球eVTOL市场规模将突破1.3万亿美元,其中货运场景占比超60% [2] - 行业面临动力系统局限、适航认证风险和成本控制难题三大核心瓶颈,公司以增程式倾转旋翼构型与货运优先战略精准破解行业痛点 [2] 核心技术优势 - LX-1机型采用全球首创的6倾转旋翼+6垂直旋翼混合布局,采用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实现续航里程1000公里,航时超过4小时 [3] - 结构设计采用冗余设计,12个动力旋翼单元即使2个失效仍可安全降落,垂直起降模式适配复杂场景 [4][5] - 公司实现70%核心部件自主生产,自研飞控系统可在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自研800V航空专用增程器发电效率达96%,功率密度突破0.95kW/kg,较同类产品提升超30% [6] 量产与研发效率 - 公司小批量BOM成本控制在数百万元,售价仅为美国Joby Aviation S4的1/3 [7] - 研发效率打破行业常规,跳过缩比样机阶段直接进入全尺寸原型机开发,计划于2025年Q3完成整机下线及全科目试飞,进度较行业平均提速60%以上 [7] - 依托团队成熟的吨级无人机量产经验,设计迭代周期压缩至传统企业的1/3 [7] 全球竞争格局 - 全球eVTOL赛道呈“中美欧三极争霸”格局,公司凭借增程式混合动力实现1000km航程突破,BOM成本仅为国际竞品三分之一 [9] - 公司通过“货运先行+军民融合”策略避开载人eVTOL的适航红海,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建立先发优势 [9] 团队核心竞争力 - 核心团队是中国唯一成建制吨级无人机量产团队,成员拥有平均15年以上飞行器研发经验,曾主导国家级重大专项攻关 [10] - 团队主导的彩虹系列无人机累计交付超400架,建立全流程工业化体系,量产效率较初创企业提升300% [11] - 团队沿用军工产品“三阶段鉴定”流程和航天系统工程思维,采用双线研发模式确保产品可靠性与商业化落地 [12][13] 商业化路径与市场前景 - 公司选择货运场景切入,聚焦400-1000公里城际物流,以武汉至上海航线为例,可将单公斤成本从8元降至3.2元,时效从4小时压缩至1.5小时 [14] - 运营模式包括与试点城市合作规划低空航线网络,提供“按公里计费”的弹性运力服务,单机日均飞行6架次 [14] - 计划2028年推出客运版LX-2,复用货运版技术,优先申请CAAC适航证并同步推进国际认证 [15] 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 国家政策明确要求2035年前培育3-5家eVTOL头部企业,混合动力构型获专项补贴支持,深圳、合肥等试点城市已开放低空空域并提供审批绿色通道 [16] - 公司与通信、导航、制造领域头部企业战略合作,搭建5G+北斗融合的厘米级低空定位网络,推动核心部件国产化率提升至70%以上 [17] 长期战略与发展规划 - 公司长期战略聚焦“一横一纵”生态布局,计划2027年前完成50架货运机队部署,2030年推出7座级载人机型 [18] - 已同步启动TC/PC/AC三证联审计划,预计2025年Q3完成型号合格证符合性验证,2026年Q4取得首张货运eVTOL适航证 [19]
独家|「蓝霄航空」完成天使++轮融资,增程式倾转旋翼eVTOL领跑低空货运赛道
Z Potentials·2025-05-06 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