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市场复苏 - 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热门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30%,长线游覆盖全国1229个县城[5] - 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4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9%,其中长三角铁路发送2880万人次(+6%),上海站发送446万人次(+8.4%)[5] 反向旅游趋势 - 县域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0%,乡村游增长超40%,贵州荔波、辽宁本溪等冷门目的地客流增幅达50%[8] - 年轻游客占比近50%,偏好漳州南靖土楼等未开发"秘境",带动县域酒店订单暴涨(如福建屏南民宿预订率超90%)[8][11] - 重庆荣昌商圈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5倍,政府食堂五一首日消耗1200斤大米、1500斤猪肉[11] 旅游摆摊经济 - Z世代通过创意商品(如杭州武林夜市纹身贴纸)实现日均收入800-5000元,但面临同质化(竹筒奶茶等占比高)及场地费问题[13] "搭子"经济与AI应用 - 泰山"陪爬"订单同比增200%,从业者日均收入800-1200元,最高月入5万,服务扩展至摄影跟拍等情绪价值领域[16] - 贵阳公园引入AI机器狗表演,杭州打造"黑科技乐园"含60+无人机、VR侏罗纪探险,成都景区使用AI外骨骼装备提供15Nm动力辅助[17] 政策与供给优化 - 山东、福建因对日韩免签入境客流激增,山东口岸预计出入境7.6万人次,福建"小三通"航线日均客流增19%[20] - 上海587家离境退税商店中284家实现"即买即退",起退点下调至200元[20] - 四川发放6800万元文旅消费券,黑龙江推12条精品线路[21] 消费升级与产品转型 - 武汉《穿越·汉阳兵工厂》通过XR技术复刻历史场景,辽宁兴城1.3万平米实景演出结合灯光秀[27][29] - 北京环球影城、西安大唐不夜城等头部景区持续火爆,部分场馆门票提前一周售罄[29]
从「反向旅游」到摆摊陪爬,这届五一旅游又进化了?
36氪·2025-05-06 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