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智元机器人坚持实用主义优先路线,注重机器人的连续操作能力(如行走、抓取、搬运等)而非炫技动作(如后空翻)[2] - 人形机器人最终可用需满足四个可达:移动可达、操作可达、语义可达、价值和智慧可达[2] - 行业存在"运动优先"的发展乱象,部分企业依赖预设编程或遥控器完成炫技动作,实际无法执行有意义的工作[4][6] - 具身智能赛道过热是双刃剑,"泡沫"可能加速有价值技术的验证,但需警惕机会主义者[7] - 软硬一体的全栈自研路线是人形机器人公司的唯一出路[10][20] 公司技术布局 - 核心技术覆盖机器人本体、小脑到大脑的全栈自研能力[8] - 2025年3月发布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GO-1,采用ViLLA架构[9] - 2025年4月引入伯克利BAIR博士后罗剑岚任首席科学家,并与Physical Intelligence达成技术合作[9] - 合作方包括均普智能、科大讯飞、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聚焦多模态大模型和操作系统研发[9] 产品矩阵 - 2024年8月发布"远征"与"灵犀"两大系列五款商用机器人,覆盖交互服务、柔性智造、重载特种等场景[12] - 2025年3月推出全能探索机器人灵犀X2,融合运动、交互及作业能力[13] - 设立上海(远征)、北京(Genie)、深圳(灵犀)三大产品线[13] 商业化进展 - 2024年12月启动通用机器人量产,2025年1月第1000台下线(731套双足人形+269套轮式)[15] - 当前产品主要用于数据采集,尚未公开线下实操演示或交付数据[15] - 获国地共建创新中心数据采集机器人订单[15] 融资与估值 - 成立至今完成九轮融资,投后估值达150亿元[10] - B轮融资由腾讯领投,其他资方包括龙旗科技、TCL资本等[11] - 腾讯持股比例从2.06%增至2.6975%(2025年4月工商变更)[11] 行业现状 - 部分企业通过遥控或预设编程实现跳舞、马拉松等表演性功能,与生产力需求脱节[6] - 资本和政策助推下赛道出现"揠苗助长"现象,存在机会主义者[6] - 技术卡点涉及算力、算法、数据、硬件、工程化等多维度[16]
「智元机器人」“稚晖君”彭志辉:机器人不玩“后空翻”,选择实用主义优先路线!
Robot猎场备忘录·2025-05-07 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