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推动公募基金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型,建立与投资者利益绑定的发展模式 [1][7][8] - 通过25条举措优化收费模式、强化考核机制、提升权益投资占比、加强监管执法,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1][8][20] - 力争三年内形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拐点",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能力 [8][16] 优化基金运营模式 - 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浮动管理费率,业绩低于基准须少收管理费,扭转"旱涝保收"现象 [1][9] - 头部机构需在一年内发行60%以上挂钩业绩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试行后逐步全面推开 [9]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明确其设定、修改及纠偏机制,约束投资行为 [9] - 降低投资者成本,调降认申购费、销售服务费及指数基金/货币基金管理费率 [11] 考核评价与激励约束 - 基金公司考核中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权重不低于80% [12] - 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投资者盈亏、业绩基准对比纳入评价体系 [12][13] - 对三年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降薪,显著超基准者可适度提薪 [13] - 重塑评奖体系,以五年以上长周期业绩为核心,打击短期排名导向 [13] 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 实施ETF快速注册机制(5个工作日内),主动权益类基金10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 [14] - 推动浮动费率基金、主题指数基金创新,试点场外宽基指数基金 [14] - 销售机构分类评价纳入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占比,优先支持评价靠前机构 [15] 行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 支持头部公司综合财富管理能力提升,制定中小公司差异化发展方案 [17] - 强化投研能力建设,鼓励AI/大数据应用,允许设立科技子公司 [16] - 优化FOF、养老目标基金等产品规则,适配不同风险偏好需求 [17] 监管与风险防控 - 修订《基金法》提高违法成本,打击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 [20] - 严查基金公司股权代持、非自有资金入股,提高高管任职要求 [20] - 建立流动性风险防控机制,动态调整风险准备金计提比例 [18][19]
证监会,重磅印发!
证券时报·2025-05-07 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