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政策解读 | 技术驱动、机制护航,助力破解电网灵活调节难题
国家能源局·2025-05-07 17:40

政策背景和市场环境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标志着我国电力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三大电力市场核心基本规则全面建成 [1] -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已基本实现全国覆盖,市场化辅助服务品种不断拓展,初步建立以市场为引导的辅助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机制 [2] - 部分地区推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与现货市场协同运行,引导独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参与市场,取得良好效果 [2] 《规则》出台的重大意义 - 电力行业电源结构、电网形态发生深刻变化,新能源消纳压力增大,市场对辅助服务的需求显著增加 [3] - 《规则》规范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运营管理行为,明确了各类主体的权利义务、职责界面和工作流程 [3] - 《规则》的实施将有力支撑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和全方位入市 [3] 积极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发展建设 - 《规则》填补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化交易基本规则的空白,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建设夯实制度基础 [5] - 促进多层次市场有效衔接,构建"电能量+辅助服务"的完整市场架构,提升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效率 [5] - 推动打破市场壁垒,优化跨省跨区电力资源配置,服务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5] 有效提升新能源市场化消纳能力 - 截至2024年底,全国电力装机容量达33.49亿千瓦,风电与光伏装机超过14.1亿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煤电 [6] - 促进建立市场化新能源消纳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发挥火电等常规电源的保障作用和灵活调节作用 [6] - 系统性破解新能源发电波动性、随机性困境,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7] 提高电力系统安全保供水平 - 建立辅助服务费用的传导机制,推动跨省跨区交易双方公平合理承担和获得辅助服务费用 [8] - 提高系统容量充裕度,优化各类电力辅助服务品种的价格形成机制 [9] - 增强电力系统快速调节能力,调动火电、水电、储能等各类灵活性调节资源参与市场调节 [9] 《规则》的亮点 - 首次出台国家层面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加强顶层设计,规范市场运营管理行为 [10] - 扩大参与市场的经营主体范围,将储能企业、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纳入全国性规则框架 [10] - 明确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品种和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费用传导机制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