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挣死工资的人,追着消费贷薅羊毛
36氪·2025-05-08 08:02

消费贷热潮与黄金投资 - 采矿工程师王树通过消费贷获取20万资金投资黄金,因金价从每克720元升至730元而急于行动[6][7] - 王树通过三家银行共借贷140多万,其中一笔30万因"短期内过度融资"被冻结[23][25] - 部分借款人通过取现、跨行转账等方式规避银行对消费贷用途的监管[9] 消费贷置换房贷策略 - 金融从业者蔡丹利用2.8%利率的消费贷置换3.3%利率的房贷,预计节省25万利息[10] - 高校教师周萌用30万消费贷偿还郊区改善房房贷(原利率5%+),另一笔30万用于置换丈夫的炒股消费贷[14][15] - 保留部分房贷余额以享受每月1000元个税抵扣成为优化策略[11] 特定客群借贷行为特征 - 主要借款群体为国企/央企员工、公务员等稳定收入人群,公积金基数普遍超5000元[13] - 北漂宝妈尝试用2.58%利率消费贷偿还房贷但遭遇转账限制[10] - 部分借款人通过社交媒体分享银行利率比较(四大行vs城商行)、还款方式等攻略[10] 债务重组产业链 - 东莞中介朱建斌提供"征信清洗"服务,垫资偿还网贷后申请低息银行贷款,收取3%-10%手续费[21][22] - 目标客户包括编制内人员,典型案例如在编教师因赌博欠债十几万、月薪8000公务员累积30万网贷[22] - 四川中介何怀真转向公积金信贷,客户包括负债60万仍申请30万消费贷的地铁员工[22] 非理性投资现象 - 周萌家庭投资涉及港股养老机器人股票(业绩下滑仍重仓)、疫情期医疗器械股(收益波动超三代资产)[15][18] - 2008年投资的商铺租金覆盖生活开支,但较巅峰期收益下降[17] - 信托投资曾瞄准10%回报率,西北加油站项目导致资金逾期[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