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滤镜的上海车展,成了行业转折点
晚点LatePost·2025-05-08 17:38
车展流量效应变化 - 2025上海车展流量高峰出现在公众日而非媒体日,累计吸引超百万人观看[2] - 相比往年首日爆满、高管簇拥现象,今年关注点转向产品技术实力与用户价值[2] - 车展功能回归本质,类似慕尼黑车展分公众展区与行业展馆的模式[2] 造车新势力格局演变 - 2017年近300家新势力参展,2024年仅剩理想、蔚来、小鹏、零跑四家[4][6] - 传统车企成为车展主场,分央/国企孵化品牌(智己、深蓝等)和民企新品牌(仰望、极氪等)两类[6] - 传统车企凭借规模化制造、全产业链整合等优势在行业动荡中站稳脚跟[8] 技术竞争焦点转移 - 激光雷达成中高端车型标配,零跑B10等已将配置下探至15万元以下[10] - 新版电池安全国标将热扩散标准从"5分钟报警"提升至"不起火不爆炸"[10] - 智己电池包热失控标准超国标,实现24小时监控无事故[11] 产品展示方式革新 - 车企转向实景技术演示:长城搭建越野攀爬区、智己设原地调头演示区[13] - 智己灵蜥数字底盘2.0实现4.69米转弯半径,第三代技术将实现纯线控转向[17] - 广汽、极氪等公布L3量产计划,智己宣称具备L2-L4全栈能力[15] 营销策略转型 - 行业摒弃"造词营销",智能驾驶宣传口径被官方收紧[9] - 车企停止参数堆砌,转向用户体验提升(如智己"No Touch & No App"交互)[8][18] - 技术展示取代流量炒作,形成智能科技与用户需求双轮驱动模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