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了罚款还能挣钱?难怪药企“热衷”参与垄断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2025-05-08 22:46
医疗行业垄断现象 - 仙琚制药因涉嫌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垄断案被罚没1.95亿元 [1] - 三家药企合谋推高新斯的明注射液价格导致涨幅达1121倍被罚没2.23亿元 [2][3] - 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价格被虚抬至2303元/支后降至123元/支降幅达95.8% [14] 垄断行为模式 - 药企通过电话沟通达成价格垄断协议使新斯的明价格从3.566.8元/支涨至35.871.5元/支 [7] - 药企划分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销售市场并共同开发空白市场维持各自份额稳定 [12] - 垄断行为持续多年后才被查处且处罚力度往往低于违法所得 [15][16] 垄断影响 - 新斯的明销售额从2020年超3亿元增长至2023年超10亿元其中C药企占69%份额 [7] - 别嘌醇片价格从几毛钱涨至近4元涨幅达15倍 [15] - 溴吡斯的明片价格从每盒30多元涨至近百元 [10] 行业监管现状 - 2022年修订的《反垄断法》首次增加"个人责任"条款并于3年后首次追究个人责任罚款50万元 [17][18] - 违法所得难以认定和计算导致处罚力度偏轻 [5][16] - 执法队伍人员有限制约反垄断法实际执行效果 [5] 价格变动案例 - 新斯的明被纳入集采后价格从30多元/支降至0.560.91元/支 [10][11] - 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价格从2303元/支降至123元/支 [14] - 别嘌醇片通过医保局约谈和竞价后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