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投资者回报"指将投资者一定时期内的买卖交易纳入实际收益的回报,通常低于"基金回报",两者之差称为"投资者回报差",主要源于"高买低卖"的择时操作 [4] - 中国公募基金投资者回报差受市场环境与产品类别比重影响显著:2015年股市急挫导致资金涌入固收型基金,2020年疫情流动性充裕推动成长股及医药、消费板块崛起,2021年后资金频繁追逐热门赛道加剧追涨杀跌 [4] - 不同资产类型投资者回报差分化明显:偏股型产品(积极配置、主动非行业股票、行业基金)回报差为-2.17%、-2.65%、-3.59%,偏债型保守混合和固收型基金回报差较窄(-0.86%、-0.62%),宽基类产品回报差为+3% [6][21] 研究方法与背景 - 研究涵盖积极配置、主动非行业股票、被动非行业股票、行业基金、保守混合、标准混合和固收型基金,剔除FOF、联接基金及合并/拆分产品以避免资金流重复计算 [12] - 采用五年期维度分析,基于季度净资产数据估算净现金流,受数据披露频率限制可能偏差较大 [12] 中国市场表现分析 - 中国公募基金数量从2015年初不到2000只增长至2024年12月超1.2万只,规模翻五倍多,投资者择时困境加剧 [14] - 2015年股市急挫后权益类基金持续资金撤离,固收型基金规模2016年末超越三类权益产品总和,带动整体回报差收窄 [17] - 2020年沪深300成长指数涨幅46.12%,创业板指数涨64.96%,医药和消费板块指数分别上涨50.87%和65.28%,吸引资金集中涌入 [18] - 2021年后资金追逐新能源、半导体、AI等高景气资产,行业类产品规模占比上升,追涨杀跌导致2022-2023年回报差扩大 [18] 资产类别差异 - 宽基类被动非行业股票产品投资者回报差为+3%,显著优于其他类型 [21] - 主动股票类产品基金回报4.69%和6.67%,但投资者实际仅获取约一半收益 [21] - 行业基金投资者回报差-3.59%,表明不当择时导致亏损超过市场波动 [21]
首份揭秘!中国公募基金投资者回报差研究-当幻想撞上现实 第一章
Morningstar晨星·2025-05-09 08:18